台泥昨(19)日官宣揭露中國大陸永續發展報告,預計今年底完成兩岸水泥廠國際科學減碳目標 SBT 1.5 度的路徑設定。去(2023) 年大陸廠碳排強度0.675(噸CO2e ⁄ 噸膠結材料),較2016基準年下降 8%。
台泥指出,大陸廠區積極建置光儲整合系統。廣東英德廠、廣西貴港廠分別建置8MW、7.89MW太陽能發電系統,搭配大陸水泥業最大的43.2MW/107.3MWh 與 5.6MW/33.54MWh儲能系統;江蘇句容廠也已經規劃建置光儲整合系統。
去年,兩廣兩廠減少1,401 萬度外購電力,電費節省近新台幣4千萬,相當於減少7,999噸CO2e排放;加上透過儲能系統削峰填谷價差,節約新台幣近5000萬,整個光儲整合效益電費節省近新台幣1億元。
大陸水泥業若納碳交易 後市看好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說,雖然大陸水泥需求短時間內起不來。但若2025 年起,大陸水泥業全面納入碳交易市場,台泥在大陸的競爭力會更強,淨利潤也會再往上攀升。
年初,台泥參考廣東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歐盟碳交易等機制,啟動集團水泥廠內部碳交易平台,以台泥企業集團碳排做總量管制,用各廠季獎金考核目標做為發放年度碳排配額給旗下各水泥廠,年底進行履約交易,透過這項機制預先為大陸碳交易市場做好準備。
杭州公亮大樓 低碳轉型發展標竿
台泥杭州營運總部公亮大樓,預計今年Q4落成啟用,大樓以「綠色、健康、智慧」為核心理念,採用台泥江蘇句容廠生產的低碳水泥;大樓帷幕部署太陽能發電,搭配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打造儲能系統、51支 DC-DC 快充樁。
台泥表示,杭州公亮大樓是台泥近年低碳轉型發展的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代表性示範場域,目前已取得世界級綠建築 LEED 金級預認證、健康建築 WELL 鉑金預認證與大陸綠色建築評價標誌二星預認證。

資源循環展現競爭力 增多元營收
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建材消費市場,2023 年大陸地區低碳水泥產量達 84%,營收佔比達 80%,運用各廠所在地的地緣優勢,針對替代原燃料源擴大開發,於水泥廠內興建替代燃料工廠,以提升各廠替代原燃料使用。同時,應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優勢,將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並再利用,以增加多元營收來源,深化與當地政府及產業合作夥伴關係。
目前,台泥在廣東韶關廠、湖南靖州廠設有生活垃圾處理廠;江蘇句容廠、貴州安順廠設有飛灰資源化處置項目;廣西貴港廠、四川廣安廠、貴州凱里廠設有環保公司,2023 年共計將 5,631,708 噸產業廢棄物、112,140 噸生活垃圾轉化為再生能資源,也是台泥資源循環領域競爭力的展現。
作業自動化無人化 數智化成標竿
台泥表示,因應AI 帶來的產業變革與衝擊,2022 年11月就已在江蘇句容廠全礦區導入14部無人駕駛電動礦車,可依配礦計畫執行率以及裝載點距離自動規劃最適路徑,減少礦山現場人力需求76.9%,台泥句容廠5G智慧礦山更入選2023年大陸工信部出版的5G工廠名錄。
台泥表示,大陸地區最新技術的導入不僅於此,在生產流程中包含倉儲、出貨也都導入自動化技術,以廣東英德廠、韶關廠為例,英德廠自動化裝袋系統,從水泥裝袋到裝車疊包完全不需任何人力。
韶關廠則是在 2023 年完工啟用智能化倉庫,配備無人自動叉車,可自動執行搬運、收貨、上架與領料任務,有效提升75%倉庫維運效率,同樣入選成為《中國水泥協會供應鏈數智化白皮書》優良案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