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大化關稅減免效益 強化供應鏈
美越對等關稅自46%降至20%,成為目前臺商赴越布局供應鏈的熱門話題。日前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偕同越南外國投資局舉辦重塑越南供應鏈研討,與臺商企業探索到越南布局的敏捷調整策略,以極大化關稅減免效益,提升商務談判與競爭優勢,建構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潘喬鍾(Mr. Phan Kieu Chung)指出,邁入2025年,越南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國內生產毛額逐季走揚,上半年成長7.8%,目標全年成長8%;越南目前從上到下優化投資環境,進行中的省級行政單位合併,就是要精簡行政結構強化區域治理以創造競爭優勢,提升越南爭取國際投資的競爭力。
分散風險 赴越投資臺商熱度不減
資誠副所長暨國際暨金融事業執行長吳偉臺表示,資誠第7年受邀參加越南外國投資局來臺研討會,協助臺商分散供應鏈到越南,今年臺商參與熱度不減,顯示臺商密切關注越南的經濟局勢與供應鏈移轉的具體策略。
吳偉臺說,川普2.0的關稅政策確實為今年整體環境增添許多不確定性,但越南政府展現談判的靈活性與積極態度,成為東南亞國家中第一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顯示越南政府對持續吸引外資,優先發展經濟的決心,加上越南政府向來對臺資友善,他相信越南仍將是臺商東南亞投資首選之一。
產品原產地證明合規 成關鍵議題
吳偉臺指出,隨著陸續公布的關稅談判內容,產品原產地證明合規將是供應鏈移轉的關鍵議題。臺商必須密切關注政策走向且戰且走,保持營運模式彈性調整空間,將危機化為契機,布局因應策略,以強化供應鏈韌性。
普華海關暨國貿管理服務主持律師李益甄也說,儘管美越對等關稅降至20%,但對經越南轉運第三國的商品仍要課徵40%關稅,根據越南商工總會(VCCI)統計,轉運產品確實包含某些出口量較大的類別,製造商及決策者需密切注意。
產地轉化 原產地確認勿自行判斷
李益甄提醒,產品如涉及多國製程或採用不同國家原料、零組件時,須按美國FTA或CBP ruling進行原產地確認,不宜自行判斷。全球關稅政策瞬息萬變,企業應力求掌握正確的資訊,決策前可以先諮詢關稅專家、檢視交易流程、產品定價並確認產品原產地並進行產地轉化。
資誠東南亞暨印度業務服務協理廖御喆分析,今年5月由越南工貿部發布的第2版關於原產地證明新法的草案,將擴大簽發原產地證明機構職責,要求越南的財政部與工貿部共同使用電子海關系統資料,強化防止洗產地行為。
強化供應鏈透明度 提升競爭優勢
廖御喆提醒,企業如欲申請原產地證明,應先諮詢專家意見,因為錯誤的申報不但無法降低關稅,還可能引起美國海關稽查,甚至有被罰風險;資誠派駐越南代表執業會計師陳以謙也提醒臺商,在分析投資落地越南前需留意實務風險,才能成功因應供應鏈調整與布局,朝永續經營邁進。
陳以謙強調,因應美國關稅新政,臺商應強化供應鏈透明度;同時,隨著全球供應鏈朝東南亞轉移和擴展的趨勢,越南不僅吸引大型企業,臺灣中小企業也積極前往投資,行前如能留意實務風險將有助進一步完善越南供應鏈,助升臺企的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
- 川普關稅震撼 台商東協突圍三策略
- 關稅戰方興未艾 策略更新解經貿困境
- 投資越南 資誠助臺商全球供應鏈移轉
- 全球供應鏈新版圖 布局越南膽大心細
- 全球供應鏈區域化 布局越南熱度不減
- 推動越南臺商返臺上櫃 櫃買中心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