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智慧機械新世代 開拓藍海競爭力

情境示意。圖 / andrej-lisakov@Unsplash

今(2024)年前7個月,台灣機械產業持續受到應用市場投資趨緩影響,整體機械設備製造業產值較去年僅微幅增加+1.2%。不過1-8月出口金額15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減少0.8%。由於美國9月升息,中國10月推出新振興經濟措施以及全球半導體、航太、能源等產業需求增溫,將帶動機械設備需求回升。預估今年全年機械產值年增率可達3-4%,成長趨勢將持續到明年。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系統研究組副組長熊治民,針對機械產業的發展,預估今年台灣機械業產值為新台幣10,827.9億元,較2023年成長3.4%,預測2025年產值將增加到11,224.1億元,年增率3.7%。

日本中國製品 對台競爭力提高

熊治民觀察,台灣機械產品出口市場仍以中美兩國為主。其中,今年1-8月,出口美國金額為38.4億美元,占24.1%;出口中國36.4億美元,占22.9%。在主要出口市場中,出口印度金額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0%,成長率最高。

在主要出口機械產品中,半導體設備1~8月出口金額達42.9億美元,年增+6.1%。金屬加工工具機出口金額14.6億美元,年增率-10.5%。台灣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為日本及中國。近年,日製產品在原有較高的品牌價值基礎上,加上日圓匯率貶值使其競爭力持續增加;中國機械產品則在較低的售價優勢上,因為性能、品質漸提升,對台製產品的競爭力也顯著提高。

結合新技術 智慧機械+新藍海

熊治民認為,臺灣機械產業可在過去「智慧機械」發展基礎上,結合新興技術,進階到「智慧機械+」世代,同時針對半導體、國防航太、能源、機器人與無人載具等產業,發展相應的機械零組件、設備與製造應用方案,開發出新的藍海市場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尤其,由於資通訊與智慧科技發展快速,也對傳統機械產品設計、製造、維運及市場競爭力塑造產生衝擊。在各種機械設備與生產線,整合智慧機器人、無人載具、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生成式AI(GAI)等技術,逐漸成為國內外機械業者建構獨特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

工具機 較去年衰退明年走勢持平

相較於整體產業發展,在工具機產業與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的趨勢將展現不同風景。在工具機產值方面,受到地緣政治、關稅貿易、貨幣匯率等不利因素影響,今年未如去年預期呈現成長趨勢。預估全年工具機產值將較去年衰退-10.0%,備受挑戰;半導體設備產業則持續看好。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副研究員劉東昇指出,2024年上半年工具機業因為壟罩在景氣未明、日幣衝擊、出口禁令等不利因素影響出口。其中,中國、美國與土耳其整體減少約20%。

今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日幣回升,半導體、自動化產業相關訂單有回溫跡象,景氣正向訊號陸續釋出,加上為傳統旺季,有機會稍加扳回上半年疲憊態勢,全年度預估年衰退10.0%。展望2025年在貿易、政治相關因素交互影響下,全球工具機競爭將愈加激烈、製造業將呈現較混沌膠著的情形,預估產值1,026.8億元,相較2024年呈現持平走勢。

半導體 關注技術掌握營運韌性

眾所關注的今年受AI晶片需求增加和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擴張,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預估增加+3.0%,臺灣半導體設備產業產值也較去年成長+8.6%。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張雯琪指出,AI運算、高頻寬記憶體(HBM)和中國設備需求增加,對半導體設備的需求逐漸增強。

張雯琪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將達109,475百萬美元,其中,先進晶圓設備市場達983.1億美元(+2.8%)、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達67.3億美元(+7.4%)、組裝和封裝設備將達44.3億美元(+10%)。展望未來,張雯琪認為半導體設備市場將隨AI和量子運算持續推升,同時考驗我國半導體設備業者,對技術趨勢掌握度和營運韌性。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