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化傳統建築 打造國家公園特色
金門國家公園今年成立30年;活化傳統建築經營民宿也已20年,均立起新里程碑。園區致力保存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聚落與建築,至今區內12處聚落,仍保留1000棟以上閩南合院與洋樓,七成以上保存良好,成果亮麗。
另為延續聚落風貌,活化傳統建築再利用,全力推動的修復補助與標租經營,迄今補助自主修復傳統建築292棟、傳統語彙新式建築165棟;取得經營使用權修復再利用傳統建築92棟。活化後傳統建築用在民宿、賣店與展示館,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活絡地方經濟,同時成為金門國家公園特色。
保留聚落歷史價值 豐富建築語彙
1995年,金門國家公園設立,成為第一個以保護人文與戰地史蹟為主的國家公園,區內除有別於臺灣本島的自然生態資源,12處傳統聚落建築等歷代賢德豪傑蓄積起的文化資產,更成為園中最大人文資源與特色。

金門水頭、珠山、瓊林與北山聚落,因保留完整聚落空間與宗祠軸線,為重點保存區域。其中以閩南合院為主,包括一落二/四攑頭、二落及三落大厝、三蓋廊、護厝與凸規等類型,豐富地方建築語彙與歷史價值。
因地制宜永續策略 提升居住韌性
金管處表示,戰地政務解除後許多老房子因居住需求拆除重建或因產權複雜任其傾頹,眼見傳統聚落風貌正隨時間不斷在流逝,為保存金門特有傳統聚落建築群以及閩南、僑鄉文化,30年來推動多項聚落傳統建築保存計畫,減少因所有權人遷移海外、產權紛雜,使更多傳統建築因疏於維護頹圮傾毀。

金管處因地制宜訂定的永續保存策略,補助居民自主修復、維護傳統建築、鼓勵修建結合傳統建築語彙的新建築,同時,持續進行聚落頹屋雜木清理、公共設施改善、污水下水道工程與環境綠美化計畫,以維護整體聚落風貌並提升居住品質與韌性,讓金門更美麗。
修舊如舊守護資產 委外創生雙贏
為免傳統建築因閒置、荒廢、未使用致毀損,金管處針對聚落內無人使用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傳統建築,與所有權人或代管人協商以取得經營管理權,在不破壞傳統建築樣貌下,採「修舊如舊」方式修復後,再委託民間經營活化使用。同時透過每年定期輔導課程與評鑑,提升業者民宿賣店品質與專業學能,目前正輔導業者與在地產業聯結,發掘具在地特色的生態與永續旅遊。

金管處表示,自2005年推動標租經營民宿與賣店政策以來,成功將取得經營使用權的92棟傳統建築轉型成80棟特色民宿、4棟賣店、8棟展館,修復經費達7.8億元,展現政府與民間保存文化資產的決心;統計去年委託民間經營的民宿賣店營收,總計4,718萬元,不僅提升傳統建築價值同時創造金門地區約150人就業機會,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創造雙贏。
古厝有聲聚落有光 聽聽閩南故事
金管處表示,標租經營民宿20年來已為傳統建築注入新生命。今年「汝好!金門」國家公園古厝民宿節,5/3-26日與金門縣傳統建築民宿協會與地方社區合作推出聚落導覽、文化體驗與永續旅遊,讓旅客走入百年古厝,感受滿滿金門人文風情與聚落生命力。
其中,今(10)日正有一場聚落走讀導覽與體驗活動,將帶領旅客走訪水頭、珠山與古寧頭聚落,接受民宿主人熱情款待,內容包括旗袍體驗、石蚵畫、特色飲食與DIY手作體驗等,充分展現閩南聚落風情的生活、空間與文化。
延伸閱讀
- 金門海岸造林 國家公園署萬海拼永續
- 金門賈村戰技營區 史蹟活化觀光亮點
- 金門食字:戰地文化孕育出的好料理
- 谷林助力金門大學打造綠色低碳校園
- 護東沙環礁珊瑚 公私協力除棘冠海星
- 國家公園署 兆豐金 TEAM地球 護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