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求新更創新 林章湖道隱無名個展

藝術家林章湖
宜蘭美術館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展出當代著名書畫家林章湖教授水墨、書藝、篆刻、詩文與自刻自用金石閒章、詩稿等上百件,全方位展示其藝術創作風貌。圖 / 林章湖提供

宜蘭美術館「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以跨年、長展期、三室展覽(101、201-2)的規格,邀請「宜中人」當代著名書畫家林章湖教授(1955—   ),展出水墨、書藝、篆刻、詩文與自刻自用金石閒章、詩稿等上百件,全方位展示其藝術創作風貌。

開幕當天文化界專家學者高朋滿座,出席貴賓有宜蘭縣長林姿妙、市長陳美玲、文化局長黃伴書、文建會前主委邱坤良校長、立委黃國書、台灣美術院院長廖修平教授、江明賢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等。

101展覽室: 後現代 自在理想主義

林章湖,1955年出生。曾任北藝大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史研究所所長,退休後到大陸北京中央美院取得博士學位,專攻「後現代」與台灣當代水墨。林章湖是「學霸」,同學稱他才子。1977年師大美術系術科第一名畢業、書法篆刻同時獲獎,曾獲國家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作人國際青年美術獎與金爵獎,書畫詩印全能。

展題「道隱無名」語出《道德經》,寄寓追求「自在理想主義」的心境,強調在入法出法間要能反映時代精神。林章湖說,其實小時候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諸葛四郎,愛畫漫畫。只是父親開導,祖上兩代都是前清秀才,訓勉不敢違逆,所以,九歲開始臨帖習畫,至今逾六十年,未曾稍歇。

林章湖導覽作品《馬尾祭》,神情自若、談笑風生。
林章湖導覽作品《馬尾祭》,神情自若、談笑風生。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林章湖在作品中常謙虛自比為老學童,對於退休前長髮及腰的老頑童形象,在作品〈馬尾祭〉中,搭配臺語口白入畫,以白頭黑髮尾的造型妙喻「後現代」。

他說,這裝束跟後現代作品一樣,十之八九台灣人不喜歡;但他的後現代作品,像〈落漆〉,喜歡的人多半是從紐約回來的。他自我解嘲,話中充滿自重與自信,強調傳統是踏板但不能固守。

林章湖說,「後現代」是什麼? 早期總是不求甚解,卻一直放在心上。年輕沒機會往上讀,接行政要創作又沒空,所以一退休有時間了,想多了解後現代理論,便以55歲高齡跑到北京念博士,「因為有淵源,本想做齊白石研究,後來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反而覺得可以從後現代的視角,嘗試將台灣當代水墨的所知所行,提出理論,然後也結合創作」。

林章湖說,從傳統邁向現代,筆墨當隨時代,如果沒有時代精神,創作何用。作品〈金糊塗〉對世事真真假假用解構壺圖,做為難得糊塗的別解;鍛煉自己在性靈與筆墨間自在揮灑一幅幅水墨,傳達所思也擅用不同媒材並有所得。〈上善若水〉、〈生之禮讚〉以礬、膠畫游魚,因感自成心法,魚趣而自樂;〈北海驚濤〉膠、礬、鹽融於一體,成了關渡學堂傳承的範本。

〈湖山千里〉
借展作品〈湖山千里〉在湖光山色前顯擺BMW三字且有車開進水墨畫中。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做為學者型藝術家,林章湖的作品不管具象、抽象、寫生、寫意都有獨特創作心法,在其導覽下梗概既出,每幅水墨不僅知其故、更知其意理。瞭解為什麼好友收藏借展的〈湖山千里〉「顯擺」BMW三字;卻在〈滌襟圖〉以近乎「微雕」的筆法與妻廁身在自己巧布的巒巔。

作品〈落漆〉以台灣國語入畫,向後現代叫板、遣志舒懷;〈永憶江湖〉春雨窗下讀王安石引李商隱詩自況心境;〈繼晷圖〉,首創夜以繼日畫法,晝夜同框,靜態畫面中有著日夜相伴的動態深遠意韻,俱屬佳構。

察其本心自在揮灑,技近乎道,便成理想創作,例如:〈永憶江湖〉畫面扁舟疊沓,圖面正中央一幅對聯貫穿天地,靈感來自林章湖師生關渡寫生躲雨時,從寺中望出的景致,畫中對聯,原是廟前兩支簷柱。

林章湖伉儷
林章湖說每次在工作室創作完成的作品,夫人是第一個觀眾,只要她看好,作品就會中。圖為林章湖伉儷於作品〈翡翠金秋〉前合影。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相對於後現代的創新以及風格獨特的現代作品,〈玉頂彤影〉、〈傳說〉、〈雪舟〉、〈翡翠金秋〉、〈雪中寶舟〉因為更接近傳統水墨畫的表現手法,收穫最多贊歎且易沈浸其中。

其實,林章湖在師大美術系國畫組受到林玉山、呂佛庭、王壯為、王北岳等教授指導,以國畫組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數十年來的功底,這些畫只是厚積薄發的展現。這其中,林章湖特別感念林玉山指導,認為對日後開展創作,功不可沒。

201展覽室: 寫繆思 書畫同源意境勝

書畫同源是中華文化的大傳統,林章湖這次展出作品,絕大多數都同時融入繪畫佈局,與一般書法作品不同,巧妙為他的書法作品提練出新趣味,如〈金石為開〉、〈照破山河〉、〈無盡藏〉、〈道隱無名〉、〈清泉石上流〉等,所在都是。

林章湖書法作品〈後書法〉(左起)與〈後現代〉。
林章湖書法作品〈後書法〉(左起)與〈後現代〉。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準確的說,在201展覽室,展的是書法,看到的卻是書畫詩印四者共創共融的作品。林章湖在書藝尺幅間淋漓盡致的發揮,得見傳統書法作品以外的意境;即便不以繪畫佈局取勝,也會針砭總結對特定事務的觀點,作品〈後現代〉、〈後書法〉允為其中佳構。

林章湖在作品〈後現代〉中,以當前世道多詐騙指涉後現代多有魚目混珠者,再以「後來居上」、「現在不再」、「取而代之」為後現代下定義;作品〈後書法〉,雖強調不泥於法,卻拋出三問自思自勉,為後書法定標準。

作品〈聽雨〉,林章湖在導覽時說明創作工序與媒材,先用礬水書寫背景文字,然後藉淡青色大面積渲染,產生反白朦朧效果,觀之,靜聽冷雨召喚,意境自足。林章湖的書法作品,該用什麼顏色就用,不限用墨色也不為傳統規範,他盡情渾灑心中看到的,然後讓觀者也看見他所觀照到的。

作品〈聽雨〉,觀之,靜聽冷雨召喚,意境自足。
作品〈聽雨〉,觀之,靜聽冷雨召喚,意境自足。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作品〈醉翁〉以滿版硃砂紅舖陳打底,醉翁斗大兩字占2/3版面立著,看來酒酣耳熱。款識酒不醉人人自醉,這是老生常談,林章湖的新見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林章湖書藝底蘊深厚,作品迭見妙趣、也有哲思,更有率真與當代對話的勇氣,所以敢於傳達自己的想法,不但突破傳統書法在視覺藝術表現上的侷限,久之便自成一格,與眾不同。

202展覽室: 致青春 宜中歲月滋味長

1970年,林章湖就讀宜蘭高中,三年青春在往返福隆-宜蘭的台鐵與來回眺望龜山島中度過,至今猶憬然赴目。在宜中受教於田縯之、魏得璇兩位老師,也經常代表學校參加縣內書畫比賽,為校爭光;即便現在,宜中校門口別出心裁卻又獨樹一格的校名墨寶,正出自林章湖筆下。

一進宜美館202展覽室,不但看得到林章湖應邀為宜中校名揮毫的真蹟,更看得到藝術家流露的真性情。憶當年,說起老師田縯之贈送他〈百子歡樂圖〉的故事,知遇與感念交織,永銘於心;為此,林章湖特別創作〈題田縯之百子歡樂圖詩〉與之並展,見證一對師生、兩件作品,共為展覽譜佳話;展後兩件作品,均將捐由宜美館收藏。

林章湖憶當年,說起老師田縯之贈他〈百子歡樂圖〉的故事,知遇與感念交織,特別創作〈題田縯之百子歡樂圖詩〉並展,見證一對師生兩件作品為展覽譜出佳話。
林章湖憶當年,站在兩件作品中間,說起老師田縯之贈他〈百子歡樂圖〉(右)的故事,知遇與感念交織,特別創作〈題田縯之百子歡樂圖詩〉並展。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欣賞林章湖的作品,不容忽視他自刻自用的金石閒章與詩稿。林章湖說,什麼畫該蓋什麼章,只有自己最清楚,每顆印章都是自己一筆一畫不藉輔具完成。他自嘲年歲漸增,現在刻印傷神、傷眼,眼睛經常累出淚來。這些為林章湖書畫畫龍點睛的刻印,不但難能可貴值得珍視,現場目睹更不虛此行。

創新有據 創作者就是作品的導演

林章湖強調,創作者是作品的導演,作品要怎麼表現才算暢然完備,創作者自己最清楚。任何前所未見或不常見的表現手法,不要為創新而創新,除非有非做不可,不然無法滿足創作本意的理由。林章湖主宰自己的書畫詩印作品,將後現代的創作觀念與水墨、書藝、東方媒材揉合,集詩書畫印於一身,成就可觀。

去年12月中下旬,藝術家雜誌揭曉10大公辦藝術好展票選結果,將近一萬票,在領域內行家票選下,前10名好展9名在六都。宜美館展出中的林章湖道隱無名書畫展是唯一躋身其中的好展。尤其,仔細看過名單,除排名較前的大型策展,以當代個展看排名第二、書畫則排第一。宜蘭雖遠,卻可近觀藝術家作品,闔興乎來?

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

展期:2023.11.25-2024.03.10
時間: 週二至週日  9:00-17:00
地點:宜蘭美術館101、201-2 展覽室
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號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