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獨戀絮語:愛著這種固執的神諭

本文作者梵君。本名張月小君,白族。詩人、譯者、評論家。中國詩歌會會員。部分作品散見《詩刊》、《詩潮》、《詩選刊》、《北京文學》、《草堂》、《綠風》、《福建文學》等刊物。譯有《尼采隨筆》、《白夜記》等,另出版詩集和系列詩文作品。圖 / 梵君提供

我一直有種溫暖的感覺。就是最喜歡的那種春天旺盛時期的感受,那麼多身影可以無遮攔順延到夏天。這種順延的過程,曾讓我幾度迷戀於樹蔭和玫瑰花叢間;幾度讓我以一種最親切的感受,接受這些自然孕生的美好事物。當中還有個小小的鍾情,持久佔據我心懷。

那可能緣於我長期獨居生活與渴求愛意的心理所造成的心理落差。可我那麼愛初夏。甚至那種致命的曖昧程度,以致讓我忘卻眼前的事務和要解決的諸多問題。我懷疑初夏的景致對我來說,就像小時候手裡擎著的一團棉花糖:甜,都是棉絮狀的、都是潔白的雲做的,都是我青囊全部的熱情移植上去的。

那暖暖的感覺,使我從來沒有放過一次初夏的早晨和黃昏,而我在深夜的檯燈下做著篩檢程式的樣子。想想來,如同置於黑夜巨大蝴蝶翅膀上,款款於寂靜。

小時候,我常走在羊腸小徑上,徜徉在那些閃著露水的野花野草間。我常常用小手摸那些清脆的葉子和柔軟的莖稈,也常常站在樹蔭下聽持久的蟬鳴。那個時候的好奇心,感覺自然界的神秘有說不出來的美。

即使現在,我的年齡也不能捆綁對初夏的鍾情。我常有意識的走進公園、小路邊或海邊,為了更清楚的看見初夏在低處的樣子、初夏在海浪上的樣子,在礁石旁,又是怎樣的。像我內心一樣突然的潮濕。

有時也許就為能更親切感受到一個黃昏時景的絢爛,是怎樣一點點帶走樹梢上的那些生動;也或許是為還原一種過去的完整,那種完整至今還象徵性的飄在海上。又也許只是為了延續那種由孤獨衍生出來的一種特別的獨戀吧。

其實,我知道從春末到初夏必定存有一個適切的維度空間。也一直在尋找這個空間是否能讓我獨自佔有,因為我愛這適當的空缺。那種空缺感,就像我剛逝去又剛獲得的一種喜悅;卻真不知道這種追尋的目的。究竟有什麼魅力牽著我走向深處。這是不是一種自我尋求的迷戀。

現在我看見初夏與我一般成熟了。它就像我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它就像在樹冠之間攀援的梯子。那兒飛翔著鳥叫聲,那兒有我可以把秘密放進去的東西。但那兒,或許什麼都說不出來,因為我看見了更盛大的,被擁擠著的天空。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萬事萬物是怎樣通過這個過程的,是如何通過的。這個時候沒有明顯的印記可以表明是處在哪一個空缺期,也沒有明顯的痕跡可以表明哪一個短暫的停頓,是否是為了積攢更多的力量,是否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才懷揣展望。

很多時候,我走在無人的地方,我喜歡那種氛圍,因為我能赤裸地釋放我需要回應的東西。因為那地方屬於我在初夏時分,它有最小的真實,可以坦誠的觸摸自己。我想,我也會像別的植物一樣,選擇自己生根的地處,選擇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對,就在初夏。我從小就愛著這種固執的「神諭」。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小心太努力工作 職涯前景反動彈不得
下一篇文章父親節升級科技潮爸 旗艦機人氣超殺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 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 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