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有種溫暖的感覺。就是最喜歡的那種春天旺盛時期的感受,那麼多身影可以無遮攔順延到夏天。這種順延的過程,曾讓我幾度迷戀於樹蔭和玫瑰花叢間;幾度讓我以一種最親切的感受,接受這些自然孕生的美好事物。當中還有個小小的鍾情,持久佔據我心懷。
那可能緣於我長期獨居生活與渴求愛意的心理所造成的心理落差。可我那麼愛初夏。甚至那種致命的曖昧程度,以致讓我忘卻眼前的事務和要解決的諸多問題。我懷疑初夏的景致對我來說,就像小時候手裡擎著的一團棉花糖:甜,都是棉絮狀的、都是潔白的雲做的,都是我青囊全部的熱情移植上去的。
那暖暖的感覺,使我從來沒有放過一次初夏的早晨和黃昏,而我在深夜的檯燈下做著篩檢程式的樣子。想想來,如同置於黑夜巨大蝴蝶翅膀上,款款於寂靜。
小時候,我常走在羊腸小徑上,徜徉在那些閃著露水的野花野草間。我常常用小手摸那些清脆的葉子和柔軟的莖稈,也常常站在樹蔭下聽持久的蟬鳴。那個時候的好奇心,感覺自然界的神秘有說不出來的美。
即使現在,我的年齡也不能捆綁對初夏的鍾情。我常有意識的走進公園、小路邊或海邊,為了更清楚的看見初夏在低處的樣子、初夏在海浪上的樣子,在礁石旁,又是怎樣的。像我內心一樣突然的潮濕。
有時也許就為能更親切感受到一個黃昏時景的絢爛,是怎樣一點點帶走樹梢上的那些生動;也或許是為還原一種過去的完整,那種完整至今還象徵性的飄在海上。又也許只是為了延續那種由孤獨衍生出來的一種特別的獨戀吧。
其實,我知道從春末到初夏必定存有一個適切的維度空間。也一直在尋找這個空間是否能讓我獨自佔有,因為我愛這適當的空缺。那種空缺感,就像我剛逝去又剛獲得的一種喜悅;卻真不知道這種追尋的目的。究竟有什麼魅力牽著我走向深處。這是不是一種自我尋求的迷戀。
現在我看見初夏與我一般成熟了。它就像我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它就像在樹冠之間攀援的梯子。那兒飛翔著鳥叫聲,那兒有我可以把秘密放進去的東西。但那兒,或許什麼都說不出來,因為我看見了更盛大的,被擁擠著的天空。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萬事萬物是怎樣通過這個過程的,是如何通過的。這個時候沒有明顯的印記可以表明是處在哪一個空缺期,也沒有明顯的痕跡可以表明哪一個短暫的停頓,是否是為了積攢更多的力量,是否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才懷揣展望。
很多時候,我走在無人的地方,我喜歡那種氛圍,因為我能赤裸地釋放我需要回應的東西。因為那地方屬於我在初夏時分,它有最小的真實,可以坦誠的觸摸自己。我想,我也會像別的植物一樣,選擇自己生根的地處,選擇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對,就在初夏。我從小就愛著這種固執的「神諭」。
延伸閱讀
- 靜定諦聽畫聲兩帖:夏溪圖與聽香記
- 終極知識追求:唯有邏輯能撫慰心靈
- 遊阿拉斯加:彷彿看到冰川的眼淚
- 初夏臺東:與大地安然從藍天下甦醒
- 樹上結檳榔:愛因回歸自然而存在
- 林園采風:那些賦歸心版的今昔風情
- 鳳凰樹與豹紋樹:另一種樹猶如此
- 冥想練習:回歸當下學會與自己共處
- 嶺南生活名菜:秀色花果入饌風味多
- 鐵沖河尋蝦記:捉米蝦與手徒大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