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盛夏 通往發射站沒有蟬鳴的山徑

上個盛夏 通往發射站沒有蟬鳴的山徑
本文作者許勝奇,筆名浮塵子,1964年3月23日生。從事自然觀察以及社區田野調查,散文以自然觀察為素材的書寫,以及鄉土素材的短編小說,現代詩的創作始於2011年6月份;並且於2012年3月與一群喜愛現代詩的朋友共組「野薑花詩社」,著有《旗尾山四季風情話》(上下冊)、《飛過》現代詩集。圖 / 浮塵子提供

蟬鳴,讓盛夏有了些許的涼意,尤其在濃蔭的山徑,鳴躁四起,耳朵根本無法分辨聲音到底從哪方而來?南風一陣陣、嘶鳴一陣陣,挾帶著屬於盛夏的一種清涼。童年的暑假有很多時間幾乎是與蟬一同度過。

陽光炙熱,曬融的柏油成為捕蟬最佳利器,拿著一根細長的棍子,到馬路上沾了一坨黑色瀝青,三五成群的毛頭小子,從前村到後院;從芒果樹上到苦楝樹下,一陣嘶鳴聲和著孩童的嬉鬧聲,便是盛夏的協奏曲。

這山徑一到這個時節,蟬鳴與五色鳥的鳴唱一樣高亢,樹鵲就只能算是和音,今天我首次聽到番鵑的鳴唱參與其中,番鵑的鳴唱聲有些人會與五色鳥搞混,其實番鵑鳴唱會有兩個音調,聲如嘓囉、嘓囉、嘓囉、嘓囉…;五色鳥一般只有單音的叩、叩、叩、叩…。上午10點到11點大冠鷲恆常於這個時間在天空盤旋呼嘯,與聒噪的蟬鳴形成強烈對比。

這山徑是通往某電視以及電台的發射站,一般人鮮少往這個方向來,但卻是我常年從事自然觀察所在。時間充裕的話我會先在路口暖暖身,讓一身的世俗先在這裡沉澱、褪去,好讓我的感官知能回復到更接近土地,那是一種屬於自然去蕪的、理性的、感性的交融。

彷彿眼前所有生命都有我的心跳。五色鳥的鳴唱和著番鵑啼叫,像梵唄穿透我的耳膜,大冠鷲與山崖邊的山麻黃一起孤獨;竹雞急促、嘹亮啼聲一副很忙的樣子。昆蟲以微小的生命,意圖在綠色的迷陣裡考驗我被世俗迷惑的眼,而螞蟻很忙;純粹只為花的甜蜜,很像那時的我,過於耽溺現象的愉悅。

總是群舞於黃花酢醬草的小灰蝶,是種傳承的使命,鱗翅閃閃躍動在陽光下,而無視於馬櫻丹嬌豔的花,螳螂的若蟲有我張望生命的茫然。太過火紅的龍船花,一定瘋了,就像有時我們總蠻橫的、狂妄的、有十足理由的展現出一種自信。

多麼想擁有蚜蠅的複眼,讓世俗一切的現象都打上馬賽克,只在必要時還原真相。如果可以當一隻蜚嬚也不錯,樂於腐植層裡活動,反正到處都是骯髒的。用生命寫詩像蜘蛛結網,修補殘破的歲月,寂靜、文風不動的一顆心,在天地間擺盪不已的身軀。山徑迂迴,落葉深埋,唯有跫音。

從入口往前約莫十公尺,有一大片姑婆芋,我在一株姑婆芋的葉上發現20隻以上的紅紋沫蟬,以黑的體色配上紅色的紋路極為顯明,雖然個體不大,但算是極易觀察到的物種。台灣姬螳螂數量不多,個體也不算大,但兇猛的獵殺行為不會亞於比他更大型的螳螂。

同一片姑婆芋的葉面上我還看到台灣姬螳螂正用它那兩肢大關刀狠狠的攫住一隻紅紋沫蟬,即便我靠很近觀察,他也只是轉轉那兩個大得不成比例的複眼,望一望我這個不速之客,然後盡情的享用他的大餐,說是大餐也不為過,就體型來講紅紋沫蟬對台灣姬螳螂算是份量夠大的餐點。

通往發射站的山徑,除水泥路面我不喜歡,整條山徑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豐富的,兩旁的喬木夠大夠濃密,尤其我特別喜歡那株高大的九芎木,荒皮性的樹幹特別好看。風,讓九芎小小的橢圓狀披針型葉,篩過陽光像是跳舞的小女孩在山徑上婀娜多姿;風,讓蟬聲在炎炎的夏日充滿了輕快寫意;風,讓五色鳥的鳴唱更悠遠。風,也讓山徑那株山黃麻像神靈一樣莊嚴。

迎著風,離開這條山徑,轉移到之前設定的山徑進行觀察,一進入目標地就發現台灣魔芋的果實,直挺挺的,一粒粒特殊的紫藍色,很難讓人不去發現它,台灣魔芋在山徑兩側其實不難發現,但還是沒發現密毛魔芋,顯然環境條件是決定物種存在的重要因子之一。

黃蝶夾道,是荷氏黃蝶還是台灣黃蝶,總迷惑我的眼睛,小八星虎甲蟲一直在山徑上飛跳著,要拍他其實也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有耐心,小心慢慢的靠近,動作不要太大,就能拍出讚嘆這種甲蟲的魅力。

只是走著走著我竟未再聽到蟬鳴,記得上星期此條山徑光草蟬的鳴叫就叫我迷亂,我還與同行的友人解說如何在這條山徑上觀察草蟬呢!但怎麼一星期後變得如此寂靜呢?盛夏是蟬的季節啊!當我更深入山徑後,我得到了答案。

原本山徑兩旁高大的雜草與雜木一片枯黃,我對這樣的枯黃有一種極度的厭惡感,因為我知道這是人為的,是噴灑殺草劑的結果。顯然這是當地農民所為,此地為水源保護區,照理應該是嚴禁開墾的,但我發現薑農會以點狀的小面積開墾種植薑,我對薑農沒意見,但如果是違法開墾這就叫人擔心。

原生植被被砍伐種了薑,山徑噴灑殺草劑。顯然,對薑農來講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生態對他們來講有何意義?蟬聲消失了對他們來講有何意義?枯黃的草叢會被容許?一株被環狀剝皮的山黃麻枯黃的有點悲傷!也許,環境還會綠回來?

但是,如果我們對土地還是停留在這樣淺碟經濟的思考層面,深層的問題就會一再積累,直到我們無法面對土地的傷痕。在野地裡,盛夏沒有蟬聲!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寂靜的有點淒涼。盛夏,在沒有蟬鳴的山徑!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前一篇文章進橘紅亻厓个房間 探客家女性生命力
下一篇文章臺北客家春慶 體驗文化共享親子時光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 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