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舞做為名詞出現時,概念簡單;一旦以動詞理解,就一點也不簡單。這個動作的背後,蘊含舞蹈者對自己一系列不可或缺的訓練:肌肉的排列與強化,各種體能訓練,身體柔韌性、耐力與爆發力的開發與運用,並且,要訓練自己「進入」一首歌/曲,也就是說,要訓練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
如何正確理解一首歌,詞與曲配合產生的情緒,對音樂想要表達和傳遞的,有所感知;訓練自己的Musicality,分析並能夠辨識一首歌曲裡面不同樂器的演繹,與Lyric的配合;還要多看其他舞蹈家不同種類舞蹈的Performance,了解並突破身體舞動的各種可能性,以創作出與眾不同的身體語言以及風格,讓情感從內透過肢體渾然抒發。
要想在一眾舞者中脫穎而出,除做到以上所說各種基本功和技能的訓練,肢體還要能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地舞動,配和面部表情,達到身心情思相結合;分輕重,注意每一個音節的長短,踩中音樂的每一個節拍,讓情緒與情感帶動肢體舞動,讓肢體與毛髮的律動釋放情感,使力量與柔軟完美結合,柔韌有度,剛柔並濟,收放自如,賦予動作情感。
過程中該鋒利時鋒利,該柔和的柔和,使動作與動作間的銜合圓渾飽滿自然,此時,肢體宛如液態絲綢般,看上去如水般流瀉自然,且肌理分明,剛柔有度;或使舞動看起來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每一個跳躍、每一個轉身,都成為情感的延伸。
哪怕一個小小的停頓,也能帶給觀眾遐想與觸動。這樣的舞蹈,才能薰陶觀眾的情緒,並產生共鳴,甚至為之震撼。所以,並不是「會做每一個動作」就是跳舞,而是要讓每一個動作與自己的身體融合,讓身體與音樂融合,釋放自我才可打動並愉悅觀眾。這是我近年學跳舞的經驗之談。
寫作的人接受訪問,會說,寫作是為了與世界溝通,為了記錄生活,為了自我療癒,用文字的美來抵抗這個世界的惡,諸如等等。舞蹈不也是這樣。和文學一樣,它無需語言,僅憑身體的律動即可表達和傳遞情感,甚至講述故事,展現生命的張力。
既然美好如此,一旦喜歡上舞蹈或文學創作,該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美好,創作美好。每次我在家裡練舞,Oscar、Bella、Oliver與BuBu,三貓一狗,就會各自找個舒適角落,然後安靜待在那裡,偶爾瞄我幾眼,但從不晃到我腳邊或者發出聲音打斷我。或許,像舞蹈這種無聲的表達,沒有人類語言能力的動物,最懂得欣賞。
舞蹈和文學,都在探索生命中的詩意。前者側重音樂感,側重肢體與情感的開發及表現,後者側重文字書寫,側重心思智情的開發,這兩種沒有聲音的藝術表現,恰恰都透過觀眾的視覺去欣賞及判斷美醜,鑑別良莠。
做為表演者和創作者來說,無聲勝有聲,一切唇舌之音遠不及一個動作一首詩歌更有說服力,更具渲染力。既然如此,我們實無必要談論與之無關的話題。對跳舞,對一首詩、一幅畫,了無意義的談論,在我看來,都是對藝術及創作者、演繹者的妨礙。
「跳舞」看上去只是一件事,背後卻包含種種不可或缺的小事。舞蹈家把身體與音樂結合,透過不同的動作,與外界溝通,在每個音符上標記自我, 懷揣誠摯明淨的心靈走進studio,透過音樂,喚出肢體的潛能,身心情思平衡而達至最大極限的完美演繹。各種不同的音樂與舞蹈家的身心靈結合,一排舞便能形成不同舞種,以傳達豐富多變的情感。
人類透過音樂、舞蹈、繪畫、詩歌、文學等不同藝術表達方式,與世界和自我達成溝通與和解,並透過藝術界定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舞蹈是人類文明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的魅力在於對身體的極致開發及運用,實現各種「不可能」。
舞蹈永遠是人類傳遞情感,表達自我,探索生命的藝術形式。它是對美的追求,也是對自由的嚮往,讓我們在無聲的律動中尋找生命的詩意,在藝術中體驗人生的真諦。
想讓肢體替你發聲,就請好好對待身體;想要創作出優秀的文章,就請好好滋養你的心智,並懂得如何為身心排毒。蝴蝶之美在於牠沒有聲音,在於牠看不到自己的美麗。(乙巳年正月初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