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9)日上午,在鯨過多羅滿文化館由福爾摩沙協會邀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台語講師、花蓮在地資深台語老師林淑霞,以台語講述「阿抹顧海洋」的故事,在地味拉滿。
為什麼台灣的國寶都在陸岸,沒有一隻海洋生物可作代表?憑著要為台灣找海洋國寶的信念,花蓮福爾摩沙協會在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領下,開啟「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除固定出海蒐集影像、聲音、航跡等資料供研究使用,今天藉由圖卡故事繪本「阿抹顧海洋」發表,將進一步把對抹香鯨的認識推廣到社區。
故事以抹香鯨的原型「阿抹」、「小抹」為主角,讓阿抹共出生無偌久的小抹講:「我你去一个好所在。」在太平洋濱生活,感受福爾摩沙島的美麗與哀愁,啟發人類對於海洋保育的熱情。
故事的繪師鄭欣宜表示,近來人們對海洋有越來越多探索的興趣,也有很多海洋教育繪本,但如果能將有溫度故事的圖卡,搭配有趣的文字,一定可以吸引大小朋友一起欣賞。
鄭欣宜強調,過去故事書好像都只為孩子書寫,如今人們吸收資訊的管道,已經是圖像多於文字,她自己長期參與「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也多次出海參與調查活動,所以對於這樣的圖像與故事可以信手拈來,更見細膩。
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藍振峰強調,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雄鯨身長可達18公尺、體重約50公噸,喜歡棲息在水深的海域。今年5月開始,花蓮外海就有抹香鯨出現,連同這次,已經連續5個月有抹香鯨出沒。
9月在花蓮外海,距陸地6-8海浬間,更驚喜發現約有20隻抹香鯨成群出現,是近年少見的鯨群,這款台灣海中的國寶值得更多調查與研究。這次透過故事,希望讓更多在地人,以母語認識我們的國寶。
花蓮福爾摩沙協會在文化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指導,花蓮縣鄉村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的合作下,今日正式推出「阿抹顧海洋」第一回試講,得到許多好評。也有鄉親提供回饋,都將帶回進行優化調整,期待未來正式將故事圖卡推出。有興趣的花蓮鄉親可以來協會接洽,讓福爾摩沙帶著阿抹與花蓮鄉親一起顧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