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固定飛返 安南魚塭覓食度冬
2015年2月底,臺南安南區土城水流媽廟附近魚塭,發生一起黑面琵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事件,經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南市野鳥學會志工搶救後送慈愛動物醫院緊急醫療,再轉送集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照護。最終,6隻黑面琵鷺康復並於當年3月24日成功野放。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其中,腳環編號T69的雌黑面琵鷺,經追蹤不僅2015年4月順利返回中國遼寧省庄河市外海成功配對繁殖,每年10月,更固定飛返安南土城水流媽廟附近魚塭覓食度冬,展現棲地忠誠性,推估T69目前已超過13歲。
公私營造友善棲地 漁業生態共好
國家公園署指出,探究T69雌鳥鍾愛此魚塭棲息地的原因,主要與台江處持續推動的生態友善棲地營造計畫息息相關。近年,台江處致力改善候鳥棲地環境,透過與當地漁民合作,將私人魚塭打造成適合黑面琵鷺等指標物種覓食的友善棲地。

計畫初期,僅有3位漁民參與,面積約10.8公頃;如今,已擴展至47位養殖漁民、248.57公頃魚塭加入生態友善棲地的共造行列。其中,城西里長嚴文正是最早響應計畫的漁民之一,也是魚塭友善棲地推廣的重要推手。這項合作模式讓漁業發展與生態保育共存,鞏固黑面琵鷺等指標物種的生存環境。
碳匯環境永續基地 企業棲地治理
台江處為進一步擴大保育成效,順應國際潮流,積極導入企業永續發展(ESG)資源,建立棲地治理與企業ESG合作夥伴關係。目前已經與明台產物保險、全一電子與台灣大哥大等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黑面琵鷺棲地治理、生態友善資源挹注與國家公園保育理念宣導,共創生態與產業共好局面。

國家公園署強調,濕地與海岸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是碳匯與環境永續的重要基地,維護與提升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正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全民保育網絡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台江處長謝偉松強調,台江國家公園自2009年成立以來,除致力維護區內保護區棲地環境,也積極與周邊社區、NGO團體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從在地漁民的友善棲地營造到企業資源導入,逐步構築出公私協力、全民參與的保育網絡。

台江處今後也將持續推動企業永續資源導入及生態友善棲地建置,讓黑面琵鷺及其他候鳥擁有更安全、豐富的生存環境,共同實現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環境永續的願景。
謝偉松說,T69的回歸不僅展現個體生命奇蹟,更是生態保育成功的縮影。正一步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目標,讓這片土地成為黑面琵鷺與其他生物永續生存的樂園。
延伸閱讀
- 山水有相逢 體驗太魯閣震後變動生機
- 彰化海岸濕地劃設案 國家公園署力推
- 臺灣無尾葉鼻蝠 雪霸國家公園首現蹤
- 減碳增匯 國際濕地科學家年會首登台
- 守望鹿耳門 四草守望哨舊址今重啟
- 蝶舞陽明山音樂會 蝴蝶季迎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