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數位共榮 六都交流智慧治理

智慧城鄉數位治理交流,以打造數位共榮的韌性臺灣論壇
智慧城鄉數位治理交流,以打造數位共榮的韌性臺灣論壇。圖左起為今周刊執行長王之杰、臺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智強、新北市研核會主秘曾招雄、臺中市數位治理局副局長黃惠敏、臺北市資訊局長趙式隆、數發部數產署組長于台珊、臺南市研考會主委蒙志成、桃園市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閻俊如、高市資訊處長劉俊傑、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院長林玉凡、逢甲大學GIS研究中心主任暨終身特聘教授周天穎。圖 / 數發部提供

數發部推動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與縣市政府及業者合作,針對民眾關注的健康、交通、環境等治理議題,推出生活智慧建設與服務,為延續這股豐沛能量,昨(5)日舉辦智慧城鄉數位治理交流,以打造數位共榮的韌性臺灣。

數產署表示,智慧化民生服務是普及智慧城鄉要素,透過在食醫住行育樂六大民生服務領域導入創新科技應用,既能化解痛點提升效率,也可讓全民有感。截至目前,該署已經推出258項特色智慧服務,75項成功輸出海外、89家新創返鄉創業,達到扣合在地需求、數位共榮的目標。

公私協力 發揮智慧治理想像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院長林玉凡指出,臺灣智慧治理服務涵蓋多元應用場景,但未來應持續善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觀察趨勢演變以掌握民眾關心議題,藉由公私民協作,加速開發相對應的數位公共服務,提升治理效率與生活品質。

逢甲大學GIS研究中心主任、終身特聘教授周天穎說,臺灣常面臨自然災害風險,透過如無人機、AI、3D建模等數位工具可以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全方位打造災害監控與通報系統、增強防災能力。

臺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智強指出,智慧城市以人為本,想解決多面向公共問題、滿足不同市民期待,必須在決策與執行過程廣納利害關係人意見、鼓勵市民參與、集結產學研力量,以構思符合需求的創新解方。

智慧應用 落實六都城市共創

本次論壇,六都代表齊聚,對談推動智慧城市的階段性成果。北市資訊局長趙式隆說,臺北市數位共融計畫已推展全市,透過青年教學、陪伴長者學習拍照、視訊、支付等智慧手機應用,助力辨識網路詐騙,落實普惠價值。

新北市發展委員會主秘曾招雄指出,新北持續推動智慧化的生活、安全、經濟、環境以及智慧政府,透過數位工具的導入強化數位治理、縮短數位落差,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桃園市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閻俊如說,桃園市產業類型多元,實為各項智慧應用的理想驗證場域, 市府透過AI巡防系統結合環保局「靜桃專案」,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智慧生活常態 城市永續關鍵

臺中市數位治理局副局長黃惠敏說,臺中通APP致力將各項市政服務數位化,更融入購物節、鍋烤節等熱門活動,培養民眾使用數位工具與智慧應用新習慣;臺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蒙志成指出,台南市用數據串接工具強化跨機構協作,如透過城市儀表板的登革熱疫情或易淹水區域數據,提升防災韌性與安全意識。

高雄市資訊處長劉俊傑指出,高雄積極推動雙軸轉型,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希望透過以大帶小,朝低碳化及智慧化方向加速升級,追求社會、環境與經濟永續發展。

智慧城市 朝向更包容更協作

數發部表示,發展智慧城市不是科技堆疊,而是要兼顧城鄉平衡發展,讓創新科技成為治理、服務和生活的一部分,降低數位落差、促進資源公平分配,隨著大數據、AI和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期盼智慧城市朝向更包容、更協作的公共服務模式邁進,打造更均衡有韌性的社會。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