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助傳產升級 洪穎怡奪有庠科技獎

洪穎怡
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洪穎怡獲有庠科技發明獎,過去致力能源發電與故障診斷的AI應用,這次投入電力設備剩餘壽命預測研究成為年度人工智慧類唯一得主。圖 / 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電機系講座教授洪穎怡,今(17)日下午在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中,以移動電力電纜剩餘壽命在線估計方法的專利技術,成為今年人工智慧類唯一得主,展現產學合作卓越貢獻,也顯示AI技術在傳產智慧升級中的無限潛力。

有庠科技發明獎今年共有5位得主,洪穎怡是唯一服務於私立綜合大學的得獎者。過去他主要致力於能源發電與故障診斷的AI應用,這是首次投入電力設備剩餘壽命預測研究。

他與國內電纜大廠產學合作,利用AI科技針對港口物流設備系統的電力電纜剩餘壽命進行估測、建立智慧化監控管理系統,助力用戶端能更精準掌握電纜劣化程度,有效降低損失並提升港口安全。

有庠科技發明獎今年共有5位得主
有庠科技發明獎今年共有5位得主,中原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穎怡是唯一服務於私立綜合大學的得獎者。圖右3為洪穎怡,右1為頒獎人中央研究院院士吳妍華。圖 / 中原大學提供

洪穎怡感謝有庠科技獎肯定,提振了研究團隊士氣,期待藉此讓其他傳統產業了解,不僅只有尖端科技產業需要AI,傳產藉AI技術也能獲得全新營運契機。台灣在這波AI浪潮走在世界領先地位,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再加強人才培育質與量,其中提升產學合作是重要關鍵。

2002年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設立有庠科技獎,以表彰臺灣科技人才的傑出貢獻,為國科會轄下第一家民間科技基金會,以科技與創新為宗旨。發明獎每兩年頒發一次,鼓勵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流合作,獎勵已經取得發明專利的產品或技術。

洪穎怡得獎無數今年除有庠科技發明獎也獲頒中國工程師學會的傑出工程教授獎,2006年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2011年獲贈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IET)會士榮銜、2021年獲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金牌」等多項殊榮。他同時名列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學術研究表現深獲國際肯定。

圖為洪穎怡(後排左3)與研究生團隊合影
洪穎怡潛心教學與研究,同時一人身兼中原大學副校長、研發長等職,也是NVIDIA-中原大學AI應用發展聯合服務中心成立的重要推手。圖為洪穎怡(後排左3)與研究生團隊合影。圖 / 中原大學提供

洪穎怡表示,獲獎專利「移動電力電纜剩餘壽命在線估計方法」,在企業設備與專家支援下,成功產出符合業界需求的專利成果。他強調,企業與大學合作不僅能讓大學研發貼近實務需求,也能透過大學研發能量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取得雙贏。

洪穎怡這次以AI技術的創新應用,成功將智慧監控技術引入港口電力電纜的管理,不僅提高傳產設備使用效能,也為傳統產業的AI數位轉型開啟新篇章。中原大學表示,洪穎怡除潛心教學與研究,同時一人身兼副校長、研發長等行政要職,也是NVIDIA-中原大學AI應用發展聯合服務中心成立的重要推手。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