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議題夯 賴樹鑫:做生意淨零必考

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強調,今後想做生意,淨零是必考題。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淨零碳排,還要做到淨零排放,產業無可迴避。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強調,今後想做生意,淨零是必考題。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淨零碳排,還要做到淨零排放,產業無可迴避。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六月底核准,臺灣碳權交易所進駐高雄軟體園區,交易所核心營運項目有國內外碳權交易與碳諮詢,協助企業做好低碳供應鏈、減碳與碳中和。

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指出,交易所係任一買賣雙方無法操控的公開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能如期設立,對國內推動淨零是件好事。

早在六月中旬,賴樹鑫在加雲聯網〈智慧電網與能源管理〉研討會發表專題時就提到,著眼重工業與高耗能產業多,臺灣碳權交易所總部將設在高雄,預定9月成立,2024年正式掛牌運作。

賴樹鑫說,當減碳、碳權、碳匯成為時下夯話題,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企業進入國際社會不可迴避的議題,尤其台灣高達72%企業仰賴出口,核心業務以代工為主,如APPLE、DELL、Nike等,尤需提早因應。

賴樹鑫說,全球198個國家中,已經有136國宣示2050或稍後幾年將全面做到淨零。去年,國發會連同八個部會,共同揭露台灣淨零路徑。

今年,2月15日環保署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金管會也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都是運用資金與融資決策力來強化碳揭露。

不過,一談到碳權(carbon credit),企業總聯想到成本增加,感覺只有威脅,忘了其中蘊含不少機會。賴樹鑫說,碳權可解讀為二氧化碳的排放權,類似信用卡額度的概念,全球在總量管制下分配,每個國家會得到自己的配額,各國再以分配到的配額為總量,繼續往下分配,直到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配額為止。

碳權交易就是當某個組織超用碳權時,超用的部分就必須向配額沒用完的組織買來平衡:用多要買;少用可賣,也就形成交易的本質,正說明馬上要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賴樹鑫說,歐盟對碳排採總量管制,比如2021年規定汽車業每公里碳排標準是95克,當年車廠平均值122.4克,超過標準者就必須購買碳權來加以平衡。電動車大廠TESLA其實本業維艱但靠出售碳權賺錢,販售碳權的盈餘再投入節能減排。

在國內,賴樹鑫稱許台達電眼光前瞻,提早兩年積極佈署與因應,碳定價甚至以每噸300美金來自我要求,積極尋求創新技術與減碳方案,提升企業競爭力。

所謂碳定價概為碳稅加上碳交易所價格,目前國際對碳定價普遍在100元美金以下,約40-80元美金不等,所以說台達電的決策前瞻。

碳權主要受到氣候與再生能源價格等因素影響,如何做好「碳補捉、再利用」是關鍵,發展智慧電網與儲能產業也相當重要。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碳權主要受到氣候與再生能源價格等因素影響,如何做好「碳補捉、再利用」是關鍵,發展智慧電網與儲能產業也相當重要。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資本市場上,國內主要的「碳權概念股」有打造碳平台的倍力、叡陽、資通;碳封存捕捉的永光、中華化、東聯;森林股的華紙、正隆、農林、寶隆、水泥股等,積極在兩岸種樹具碳匯(carbon sink),晚近特別受到關注。

根據CDP調查定義,企業碳排分三範疇,「直接產生的屬於範疇一;因使用能源間接衍生的是範疇二;與上下游供應鏈產生的屬於範疇三。其中,範疇三佔整體碳足跡75%以上」。

曾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理事長,賴樹鑫認為碳權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減碳應從完整的供應鏈管理著手,從製造、運送、倉儲、運輸與物流與售後服務都要納入,尤其是範疇三,全球目前正積極建構低碳供應鏈。

1997年各國簽定京都議定書,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附帶彈性的減量機制。從當時減碳概念已開始醞釀,如今收得更緊。預估碳定價到2030年至少必須提升到每噸100美元才能抑制全球升溫2°C以內的目標,CBAM(碳邊界調整機制)逐年依實際排碳總量向下逐年調整,目標到2050淨零碳排。

為達2050淨零,政府宣示2030年以前將投資近9,000億,從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個轉型策略著手。其中,工業局也有以大帶小等政策。

碳權主要受到氣候與再生能源價格等影響,所以如何做好「碳補捉、再利用」是關鍵,發展智慧電網與儲能產業也相當重要。其中,企業碳盤查是所有工作的起點。

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必須全部完成碳盤查,2年內完成認證,否則可能影響金融授信與融資,其中,287家年碳排量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列為第一波。

賴樹鑫指出目前有碳盤查認證服務的BSI、SGS訂單爆滿排到明後年,所屬查證員的工作超時,他建議企業不要等,自己可以先上2050淨零排放網開始做碳盤查。

賴樹鑫強調,今後「想做生意,淨零是必考題」。所謂温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其實還有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化合物(HFC)、氫氟碳化物(PFC)、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因此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淨零碳排,還要做到淨零排放,產業無可迴避。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