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今(112)年徵選40位18-35歲在學生出任青年大使、4位廚藝國手參與。擔綱青年大使,需有英語、舞蹈、音樂、才藝表演等語言、文化與才藝專長。
臺科大應用外語系葉芷妤入選今年國際青年大使,9/2-11遠赴加勒比海友邦聖露西亞從事外交活動,拜會代理總督、參眾議長等政要,也在「臺露之夜」與參訪學校從事文化交流。
葉芷妤說,這次出訪她負責英語導覽台灣,拜會活動需準備大量資料,行程中也要協助文化才藝專長的青年大使翻譯。這次出訪,她發現官方拜會行程不是原先想像那樣容易,外交部提供舞台給青年大使,節奏快速緊湊,事前要有充足準備。面對需要應急調整時,也要有彈性空間。
相對官方拜會,葉芷妤說她更喜歡餐聚交誼場合,可以在輕鬆對話中,瞭解實際情況。這次出訪,她當地的地方創生與聖露西亞參議長雷諾斯(Hon. Alvina Reynolds)提到的兩性平權,印象深刻。
老家在臺中從事釀酒生意的葉芷妤,一直試圖讓自己在傳統以男性為主的農務中,找到新出路。她在臺科大雙主修應外、資管,還輔修資工。此次出訪,雷諾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行動呼籲(Call to Action),返台後對家中釀酒事業,有了「越在地越國際」以及女性身分的不同想法,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問起為何報名出訪聖露西亞青年大使計劃,葉芷妤說,主因去年8月參與臺科大USR行動工程師計畫前往印尼偏鄉,外向開朗的她,對國外不同風土民情很感興趣。出訪過程中,葉芷妤發現同行的團員臥虎藏龍,如何掌握不突出招忌,並適度展現熱情,在團隊合作時需要學習拿捏分寸。

自稱話癆的葉芷妤覺得能破冰「尬聊」是不同文化交流所必須的技能。她舉例,在青年論壇餐會時,主動攀談落單的聖露西亞青年,尬聊後才發現他是資工專業,再針對同樣的背景繼續深談,提供有溫度的友誼。
關於青年大使的書審與面試秘訣,她認為自傳應有主軸核心,這次報名的自傳,她前前後後就修改7次。另外,必須非常瞭解出訪國家的人文歷史,面試時從容自信也是必要。她分享,許多報名者在面試時都暢談自己的國外經驗,但青年大使是代表我國出訪友邦,所以自己跟台灣的連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