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臺灣國家公園保育研討會日前在臺大霖澤館圓滿落幕,同時揭曉今年青年論文競賽得獎名單,最大獎「評審特別獎」由清大人類所宋羿岑獲得,國家公園署表示,本屆各組首獎與優選論文,都展現出深度投入研究與學術產出價值。
國家公園署指出,本屆競賽反應熱烈,吸引眾多優秀青年學子共襄盛舉,計徵得39篇稿件,競賽分為研究論文組的人文社會及經營管理科學類、自然環境科學類與小論文類組,經書面與口頭評審後,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頒獎表彰得獎學生,勉勵得獎學子繼續投入相關研究,為國家公園保育注入新思維與活力。
其中,評審特別獎得主宋羿岑,鎖定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鵝鑾鼻第一遺址貝器工藝技術研究,深入探討夜光蠑螺的加工技術體系。宋羿岑透過2019-2021年鵝鑾鼻第一遺址出土的大量貝器與貝料,揭示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貝器加工場的存在,深刻呈現史前工匠如何根據夜光蠑螺等貝殼原料特性,發展製作技術,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李孟庭奪得研究論文組人文社會與經營管理科學類的第一名,他的研究主要應用InVEST模型,探討紅樹林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與權衡,深具創見;自然環境科學類第一名則由臺大地科所戴育聰拿下,他從珊瑚地球化學觀點,紀錄臺灣地區海洋鉛污染的歷史,頗具研究價值。

今年小論文組優選由兩位大學生共同獲得。其一為清大人社院王薇,她以海岸環境下的陸域動物資源獲取策略為研究主題,以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鵝鑾鼻第一遺址的發現為對象深入探究;共同獲獎的中大地科院謝秉原,他的小論文則以地電阻影像法,鎖定陽明山小油坑噴氣孔監測活動進行研究,兩篇小論文均見顯著成果。
國家公園署強調,青年論文競賽充分展現校園學子在學術研究上的潛力與創新思維,研究成果將可提升社會對國家公園保育與經營管理議題的進一步關注。今後也將持續推動這項競賽,鼓勵青年投入國家公園相關議題的研究,以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期待政府、學界、公民與青年持續攜手共同為國家公園的保育與永續發展努力。
延伸閱讀
- 國家公園署偕勤業 樹造希望共植未來
- 尋聲辨蟬好時機 陽明山國家公園限定
- 古厝活化新用 金門國家公園三十而麗
- 墾丁國家公園守紫斑 蝴蝶效應擴散中
- TASA衛星影像應用賽 明德高中稱冠
- 教部獎師培卓越 暨大謝淑敏花開並蒂
- 鎵硫族化合物權威 臺科何清華創未來
- 暨大林佑昇助攻6G 國研院獎特優設計
- CoWoS與AI晶片趨勢 臺科論壇指路
- 國際半導展論壇 大師級陣容搶先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