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行動工程師 暑假揪團東澳做永續

臺科大USR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至今已有6年。今年首次揪團日本大阪工業大學與印尼威第曼德拉天主教大學為東澳持續注入創新與永續活力。圖為部落導覽告示打造文化窗口,師生利用所學製作富互動性及教育性的資訊佈告欄。圖 / 臺科大提供

臺科大USR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Engineers in Action, EIA),自2020年首次進入宜蘭南澳鄉東岳泰雅族部落推行至今已有6年。今年與松山工農,首次揪團日本大阪工業大學與印尼威第曼德拉天主教大學,4校約60位師生日前展開為期10天的暑期實作,為東澳持續注入創新與永續活力。

臺科大指出,今年度以文化復振、觀光導覽、教育創新與永續教育4大主題,分別推動蛇山步道修繕重現泰雅精神、部落導覽告示打造文化窗口、校園佈告欄融合遊戲與語音學習以及永續工作坊啟發綠色創意等多項任務。

其中,蛇山步道(Babaw Kulu)深具歷史意涵,原為部落狩獵與耕作地,因年久失修與風災等因素封閉多年。行動工程師團隊偕同部落青年進行階梯、扶手、涼亭與獵人小屋等設施整建,包含排水溝清理、蛇紋石鋪設、安全告示設置與休憩區完善,導入生態友善工法等。

蛇山步道組學員協力修復涼亭供居民及往來遊客休憩。圖 / 臺科大提供

步道修復時不僅重塑安全動線,也再現部落文化脈絡,吸引不少在地居民與外來客前來踏查。印尼威第曼德拉天主教大學的學員Brian Lionardi說,在炎炎夏日搬運巨石過程很辛苦,但看到成果後,成就感與助人的喜悅,讓他相當滿足。

為因應日益增加的國際觀光需求,團隊在東澳車站與周邊景點設置多語言導覽牆與文化告示牌,內容涵蓋泰雅族歷史、織布技藝、射箭文化與校歌介紹,同時提供中、英、日、韓與泰雅5種版本語音導覽,這套系統結合太陽能發電與翻轉滾輪裝置,實現白天蓄電夜間發光的設計,科技文化交融成為部落迎賓新地標。

帶領東澳國小學生進行永續工作坊認識永續概念與體驗。圖 / 臺科大提供

在教育場域方面,USR團隊在東澳國小建置具備互動性與教育性的校園資訊佈告欄,採用原木與壓克力製作,內容融合彈珠台、拼圖、感應燈箱與語音導覽、QR code。由族語老師親錄導覽內容,讓學童透過遊戲來體驗並學習族語,既可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也成為當地文化數位保存的重要創新與實踐。

在永續工作坊部分,行動工程師設計8項STEAM教學法的課程主題,包括自製發電機、皂化反應、物理冰淇淋與蝶豆花氣泡飲等,從電力生成、酸鹼反應到碳足跡概念,透過實做引導學童認識環境議題,激發創造力與綠色思維,為永續扎根。

行動工程師設計8項STEAM教學法的課程主題,引導學童認識環境議題,激發創造力與綠色思維,為永續扎根。圖為設計電路程式讓導覽牆更具互動性。圖 / 臺科大提供

日本大阪工大學生Miyu Shimizu與臺科大劉政葳同學都表示,過程中按部就班執行,直到最後一天透過簡報回顧工作成果時,更加能體會到這次參與活動的深意,同時對活動帶來的影響,充滿感動、自期與肯定。

臺科大表示,行動工程師計畫在東澳地區推動6年,透過社區共創、實地訪談與信任建立,當地居民已從早期的被動接受服務逐步轉化為主動共創,共同打造屬於部落的文化導覽系統與生態步道。臺科大EIA主團隊說,相信教育與工程應走入人群,讓技術與文化同行;從部落出發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溫度與行動力。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