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再生能源是達標我國2050淨零轉型的五大策略之一。其中,地熱能因為可以全天候穩定發電,適合做為基載電力,在未來台灣整體能源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
全台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員山1號」,配合二次能源轉型以綠能多元開發強化國家能源自主政策,結合中研院科研專長與中油探勘、鑽井實務經驗開鑽,井深目標4,000公尺,藉以印證地熱資源實際分布與特性,以利後續地熱開發規劃。
中研院與中油是在2022年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同年選定以蘭陽平原為合作起點,展開大地電磁測勘;2023年評估震波測勘結果鎖定員山地區有良好地熱發展潛能;10月21日員山1號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將確認員山鄉地熱潛能,如獲印證將執行相關開發計劃;同時將複製做法至其它深層地熱區作業。
廖俊智指出,過去深層地熱開發難度高,主要受限探測與鑽井技術定位熱源困難,中研院這次熱源探尋研究透過與中油合作、網羅全台地質與鑽井工程專家,共同定位高溫熱源的潛能位置。
在這次鑽井位置確認前,中研院已花2年時間,以大地電磁、反射震測、震波成像法等探測技術,事先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定位地熱能的儲集位置。廖俊智說,但鑽井工程還得仰賴中油數十年的實際探勘、鑽探經驗,雙方才能進一步探知宜蘭地熱動態與潛力。

郭智輝表示,宜蘭地區的地熱發展潛能,備受期待,其中,清水地熱發電廠的成功案例顯示宜蘭地熱發展的優勢,期盼員山1號井開鑽有好結果,可以進一步帶動宜蘭地熱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繁榮。
郭智輝指出,綠色能源是目前大家殷切需要的,特別是資料中心如能使用在地的綠色能源,就可以替宜蘭創造更高收益。地熱發展得越好,數據中心將可在宜蘭地區發光發亮。
員山1號井開鑽及未來地熱電廠選址,都有充分科學依據,不僅展現中油與中研院實力,更彰顯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決心,期待未來有更多產學研合作,共同開發台灣的地熱資源,推動永續發展。
郭智輝強調,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地熱產業發展,透過政策引導與資金投入等方式,鼓勵地熱探勘開發,同時也將培育地熱人才、提升技術研發,打造完整的產業鏈,讓地熱成為能源轉型重要支柱。
中油表示,配合政府二次能源轉型政策,全力發展多元綠能。其中,在地熱發電採取從探勘到發電逐步推進策略,員山1號井的開鑽是新起點,這次藉由結合中研院科研能力,期能突破以往地熱能探勘的技術瓶頸,為台灣深層地熱發展開創新前景。
延伸閱讀
- 中油揪學研做永續 合推地熱開發科研
- 地熱細則公布在即 王守誠:更利投資
- 臺灣開拼地熱發電 47國專家共襄盛舉
- 淨零欲達標 朱武獻 : 地熱發電不可缺
- 環球天下拼地熱發電 泉科綠能作先鋒
- 日台商會 泉科綠能 策略合作地熱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