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乳癌突變密碼 國衛院繪變異圖譜

解開乳癌突變密碼 國衛院繪變異圖譜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應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檢測分析保存於奇美醫學中心的乳癌組織,剖析出台灣乳癌細胞常見基因變異與潛在臨床應用,成果並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ncer Medicine》,圖為癌研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陳尚鴻於記者會發表成果一隅。圖 / 國衛院提供

根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乳癌患者每年超過1萬人,是台灣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因之一,其中,台灣未滿50歲年輕型患者,總數約佔乳癌患者的32%,是歐美國家的1.3倍,對社會經濟與家庭造成重大負擔。

乳癌治療涵蓋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等多種方式,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有效治療,成為台灣對抗乳癌威脅的重要挑戰。尤其,因為乳癌的亞型具多樣化特性,不同亞型有不同預後和治療反應,需量身訂做治療計劃,以利治療成效。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陳尚鴻、共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李健逢,為建立台灣乳癌腫瘤組織基因變異圖譜,幫助患者根據癌症類型和基因特徵做治療計劃,應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檢測分析保存於奇美醫學中心的乳癌組織,剖析出台灣乳癌細胞常見基因變異與潛在臨床應用,研究成果今(2024)年並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ncer Medicine》。研究論文全文

圖左起為國衛院癌研所所長查岱龍、奇美醫院醫學研究部部長李健逢、癌研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陳尚鴻與主任秘書洪文俊。
國衛院成果建立台灣乳癌腫瘤組織基因變異圖譜,幫助患者根據癌症類型和基因特徵量身訂做治療計劃,圖左起為國衛院癌研所所長查岱龍、奇美醫院醫學研究部部長李健逢、癌研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陳尚鴻與主任秘書洪文俊。圖 / 國衛院提供

陳尚鴻指出,研究團隊將乳癌患者在臨床治療藥物的選擇,依雌激素(ER)、黃體素(PR)兩種荷爾蒙受體與第二型人類表皮細胞受體(HER2)的表現分類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3種。

為貼近這三種不同亞型在真實世界的樣貌,研究團隊共分析116份台灣乳癌檢體,檢測440個致癌基因,結果發現常見突變致癌基因為:PIK3CA (39.7%)、TP53 (36.2%)、KMT2C (9.5%)、GATA3 (8.6%)、SF3B1 (6.9%)、DNMT3A (5.2%)與MAP3K1 (5.2%),顯示常見的台灣乳癌致癌基因突變與西方國家的患者相似。

再依基因檢測分析結果發現,帶有不同突變致癌基因的患者,在標靶藥物的選擇上也有不同,如PI3K或AKT抑制劑適用於帶有PIK3CA突變的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患者;帶有AKT或PTEN基因突變的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則可考慮接受AKT抑制劑治療。

乳癌治療的分子病理分類
乳癌治療的分子病理分類。圖 / 翻攝自國衛院簡報檔

此外,帶有致病性BRCA1/2突變的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與三陰性乳癌患者,可以考慮選擇PARP抑制劑做為治療選擇。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中發現有兩例檢測結果為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高表達的晚期乳癌患者,則可考慮選擇PD-1抑制劑治療。

研究團隊也發現4例臨床檢測非HER2陽性的腫瘤組織,呈現出HER2基因放大結果,藉由原位雜交技術(in situ hybridization)證實,這4例腫瘤組織應分類為HER2陽性乳癌。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基因檢測可助力約39.5%台灣晚期乳癌患者提供治療選擇,不僅可做為台灣乳癌臨床治療參考,也有助乳癌標靶藥物開發。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