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能發展是國家永續發展重要基石,地熱做為基載電力,有機會成為臺灣第三大再生能源產業。台灣中油昨(6)日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積極推動綠能與減碳技術研發暨相關產業發展,與中研院、中央大學簽署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合作備忘錄(MOU),「三中」團隊將共同推動地熱研發與探勘技術,全力實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目前,臺灣運轉或正開發的地熱共有24個案場,主要區域有大屯山區、宜蘭清水和仁澤、花蓮瑞穗和台東紅葉等地,總裝置容量約為61.75MW,政府希望20MW於2025年商轉,2030、2040年增至200MW及2GW,2050年實現6GW的目標。
看重地熱發電具備潔淨能源與基載供電特性,被視為重要的再生能源之一,未來三方將共同促進地熱開發相關領域的科學合作、聯合計畫與人員交流,加強地熱基礎研究、先導探勘與實務開發之發展,結合三方優勢加速推動國家地熱發電的進程,以實現台灣能源淨零永續願景。
昨天的合作備忘錄簽署,由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湯守立、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鍾孫霖及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許樹坤分別代表三方簽訂,目標在加速三方於地熱能開發與永續潔淨能源領域上的合作。
台灣中油發言人林珂如指出,中研院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其中地球科學研究所掌握先進的地質、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相關測勘資料與分析技術;中央大學設有地球科學學院與碳封存以及地熱研究中心,在地熱領域具專業研究能力,在探測上並具豐富經驗。

台灣中油近年為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積極尋找合作團隊,除和中研院在宜蘭進行地熱探勘,七月下旬在中央大學並舉辦大屯山地熱研討會,探討大屯山地熱資源的潛力和挑戰,同時分享最新探勘成果和成功案例。
林珂如說,本次共同簽署合作備忘,不僅有助進一步調查分析國內地熱儲層分布,也讓未來三方合作計畫更具體穩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