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設計 x UCSI 跨國共創永續環境

中原大學國際設計工作坊打造在地市集、培訓和教育空間。
中原大學國際設計工作坊打造在地市集、培訓和教育空間。圖為中原大學、UCSI跨國師生與在地社區共同實作產生緊密互動。圖 / 中原大學提供

2024年暑假,中原大學設計學院USR埤圳計畫不一樣,第4年與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 (UCSI) 的國際設計工作坊,不同於以往不只設計討論,更以實作方式打造在地市集、培訓和教育的重要空間,透過實作學習與永續環境共生、竹材結構知識,還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繫,共同構築桃園。

中原大學教授彭文惠分享永續校園實踐案例,從雨水花園到綠建築,特別介紹地景建築系的「大樹教室」經驗。李彥頤老師則介紹永續環境專題,深入探討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與實踐方法,強調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平衡。

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林雅容講述了永續生活實踐,讓學生思考如何將生物環境串連,透過生物路徑思考空間規劃的共生,提升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學習;透過行動走讀埤塘和觀察聚落,以快速設計為發想,學員們利用圖面或模型,思考在地特色與需求,完成符合需求、保留特色並考量環境的設計。

中原大學彭文惠老師分享永續校園案例,介紹地景建築系著名的「大樹教室」經驗。圖 / 中原大學提供

針對生態廁所、無人菜攤及快樂雞舍等社區議題,提出創意解決方案,並進入實務體驗。學生們採用竹作為永續建材,與當地居民一起重新建構重要場所,為未來市集、新農事人才培訓和環境教育提供使用。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學生簡勻翔認為,這次USR活動不僅讓他在實作上增添了豐富的經驗,還讓他更加熟悉竹構材這種自然媒材。在設計方面,與馬來西亞同學的交流讓他看到不同的設計思維,理解並學習馬來西亞的設計概念,使他的思維與眼界更加開闊。

UCSI大學教授黃良毅表示,學生們從了解在地埤塘地景和環境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到使用當地永續建材學習竹的構築工法,收穫豐富。透過實作體驗及案例參訪,學生能夠完整地理解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設計。他期待日後中原大學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能持續發展,實現更深入的多方聯結。

馬來西亞學生林哲輝說,城市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應該同時並進且雙贏。他將把這次所學到的實務經驗與知識,運用到未來的建築設計中;戴貝芸同學提到,原以為永續只是透過一些建材或作法達成,但這次學習後發現,永續更多的是與自然環境共生。

中原與UCSI學生學習竹材結構的知識,與當地社區構築桃園。
中原與UCSI學生學習竹材結構的知識,與當地社區構築桃園。圖 / 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表示,兩校師生們從練習綁鐵絲、繩結,到選竹子、鋸竹子,再到搭建結構,最終建造出一座竹棚。這個過程中,不同的材料和工法對結構物本身及其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展現了大學社會責任(USR)的力量。

這座竹棚不僅成為市集舞台、倡議對話空間及環境體驗教室等重要場所,也見證USR能量的實踐,成為社區內的重要資產。中原大學與UCSI師生與當地居民的共同實作,不僅和在地社區產生緊密互動,更學習永續環境共生的關係、竹材料的認識及應用以及城市與校園永續設計的新概念。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