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產學大師獎 北科宋裕祺獨領風騷

國家產學大師獎 北科宋裕祺獨領風騷
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為國內耐震評估、橋梁設計權威,近年協助風電本土化,成績亮麗,榮獲本屆國家產學大師獎。圖 / 北科大提供

很多人不免好奇,往返市民大道高架橋、高屏溪斜張橋、正氣橋、麥帥一橋與洲美快速道路,甚至貓羅溪鋼拱塔斜張橋時,不禁會問這些橋到底是誰設計的? 前(18)日獲頒教育部國家產學大師獎,也是今年本獎項唯一獲獎人,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領銜的團隊就是答案。

宋裕祺長於建築、橋梁、地震及AI結構等工程應用,台灣的結構與土木技師以及建築師幾乎都用過他領銜開發的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系統,以專業協助政府推動危老都更;近年,更帶領北科大離岸風電工程研究中心,為政府研擬離岸風電工程設計技術規範。

身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組長等要職,宋裕祺協助國家審查重大工程並解決工程災害難題。他說,耐震評估做得好,結構補強或拆除重建才有依據,有這些大數據,政府更能妥切擬訂防災策略,讓民眾安居樂業。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左)親賀特聘教授宋裕祺榮獲本屆國家產學大師獎並合影。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左)比贊親賀特聘教授宋裕祺榮獲本屆國家產學大師獎並合影。圖 / 北科大提供

宋裕祺領銜研究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系統(SERCB),2008年營建署認證通過,迭代更新、增納補強模組理論與驗證,免費給相關技師、建築師做為分析工具;2014年開發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系統(PSERCB)目前也累積有超過2萬棟初評案例,透過AI可推估到數十萬棟未經初評的建築物耐震力。

SERCB for Bridges軟體也被廣泛用在國道高速公路與省道橋梁耐震評估與補強工程,近年也開發橋梁監測系統,國內數座重要橋梁都裝有感測器(sensor),從不斷回傳的訊號再結合AI技術即時監測橋梁健康。

2019年宋裕祺領銜研究的預鑄橋墩工法,榮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林同棪論文獎,成為該獎項設立超過半世紀以來,截至目前唯一獲獎的華人團隊。2022年再獲土木技師公會全聯會土木工程教育傑出貢獻獎、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士。

如今名揚土木工程界,竟源自宋裕祺當初的抉擇。原來,當年考上臺北工專時,成績可上化工或土木,因對化工較沒興趣,選念土木。一路以來受到北工老師黃丕陵、蔡金坤、彭添富啟發,奠定在學術領域的基石。

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中)與離岸風電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合影。
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中)與離岸風電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合影。圖 / 北科大提供

宋裕祺刻苦勵學,更有同理心。北工畢業眼看父母持家不易,預官、高考公務員薪水全交家裡。清大碩士畢業到業界服務時,不忘在北工兼課,期間台大教授楊永斌幾次鼓勵攻讀博士,都因家有妻小,掙扎三年下不了決心。後來,還是在太太支持下全職攻讀,歷經3年在台大教授蔡益超指導下,39歲拿到博士學位,回母校土木系任教。

擔任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期間,宋裕祺帶領工程界爭取到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工程,政府同意國內工程顧問機構須參與至少50%設計工作,突破外商壟斷,爭取到本土工程技師的簽證權益,使離岸風電工程設計技術能落實扎根台灣。

共同審議風電技術規範的北科大教授尹世洵認為,宋裕祺具業界實務經驗,又有學術背景,論述與說服力均高,很清楚唯有本身掌握技術,才能跟國外廠商打交道。

投身學界逾20年,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左)指導過約百位碩、博士生以及上百位大學專題生。
投身學界逾20年,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左)指導過約百位碩、博士生以及上百位大學專題生。圖 / 北科大提供

宋裕祺與團隊研發的風電支撐結構分析軟體,將接頭疲勞應力的單一載重分析,從傳統需時13.5小時,一下子銳減到只要10秒完成就是明證。因能大幅降低風機支撐結構設計所需時間,上萬筆載重組合分析原需2.5年竟縮為0.5個月內完成,外國開發商聞訊都來接洽合作。

投身學界逾20年,宋裕祺培育約100位碩博士生,指導大學專題生更超過百人。他說,學生在大學、研究所經過訓練後,一出社會若能用上所學安身立命、貢獻國家,就是老師最大的成就。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