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匯減碳 國家公園署揪團港都拼永續

增匯減碳 國家公園署揪團港都拼永續
國家公園署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天然植群復育植樹為環境固碳盡心力,圖左起為愛種樹董事長林資雄、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柏廷、 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茂春與屏東科大教授羅凱安。圖 / 國家公園署提供

國家公園署為推動增匯減碳,積極聯手企業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強化企業社會責任ESG政策,以生物多樣性為核心價值,與企業共同成立平臺媒合第三方執行,擴大保育行動與量能。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日前在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進行天然植群復育植樹活動。萬海董事長陳柏廷、國家公園署長陳茂春、自管處長張登文、屏科大教授羅凱安以及愛種樹董事長林資雄等種下200株原生苗木,宣示為環境固碳獻心力。

陳茂春表示,持續造林撫育、在劣化棲地植樹、海岸沙洲造林,不僅可增加碳匯,促進環境教育、保護資源,也能提升臺灣企業形象與國際能見度,實現公私雙贏。

陳茂春說,萬海自2022年起與國家公園署簽署合作植樹造林養護專案,從2022-2030年將陸續在墾丁、陽明山、太魯閣、金門、台江、壽山等國家(自然)公園、與高雄與臺中都會公園等約135公頃土地上,計劃栽種超過40萬棵樹木並進行養護復育,目前已栽種2萬6,875株原生喬灌木,為ESG優良案例。

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植樹活動現場,參與者們在藍天白雲下積極進行植樹,種下200棵原生喬木,展現出熱情與活力。
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植樹活動現場,參與者們在藍天白雲下積極進行植樹,種下200棵原生喬木,展現出熱情與活力。圖 / 國家公園署提供

自管處表示,這次植樹地點為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山坡,地底下原是西青埔垃圾掩埋場,主要埋藏生活廢棄物,自1999年封場後歷經多年整治、復育、養護,自民國2009年開放至今,已呈現一片綠意盎然開闊草原。

為增加臺灣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今年自管處與萬海規劃於2024-2028年逐年在高雄都會公園栽植1000棵原生喬、灌木5年5000棵並養護至2030年底,不僅移除如銀合歡等外來種,還進一步讓山頂空間有更豐富的綠覆率與生態多樣性,發揮都市森林碳吸存效果以調適氣候變遷,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陳茂春說,感謝萬海積極配合淨零排放政策,與國家公園署合作造林,未來國家公園署計畫擴大合作範圍,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更多創新保育專案,如海洋生態修復、濕地復育等,不僅提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且能促進社區參與,增進社會對自然碳匯的重視。

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茂春鼓勵淨零減碳,當個快樂種樹人並期盼與更多企業一起植樹減碳。圖為國家公園署與各企業代表手持種樹工具參與高雄都會公園植樹造林活動。
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茂春鼓勵淨零減碳,當個快樂種樹人並期盼與更多企業一起植樹減碳。圖為國家公園署與各企業代表手持種樹工具參與高雄都會公園植樹造林活動。圖 / 國家公園署提供

此外,國家公園署也強調將加強監測與評估機制,確保每項保育專案的持續性,並定期以公開透明方式向社會公眾報告進展,增加公眾信任與支持。陳茂春說,透過這些努力,期望打造一個更健康、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豐饒的自然資產。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