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發電成果斐然 占比超越核電

再生能源發電成果斐然 占比超越核電
本文為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接受書面專訪內容。圖為游振偉署長今年6月率團拜會荷蘭能源相關產官學研機構時,參訪聯合國國際法院留影。圖 / 經濟部能源署提供

去(2022)年以來,再生能源推動成果斐然,發電占比8.3%,已經超越核電 (8.2%)。其中,太陽光電併網量2.02GW、模組安裝量2.52GW,達成年度目標且創新高。今年截至8月22日,累計併網11.32GW,其中,屋頂型7.14GW(63%)、地面型4.18GW(37%),預期全年可新增併網量2.2GW。

太陽光電 成長動能瞄準用電大戶

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上半年併網量1.2GW;去年同期併網1GW,統計到8月增加1.6GW,並無偏低反而有微幅成長。因應地狹人稠,太陽光電的推動以屋頂型優先,6成以上設在屋頂;另以閒置土地活化或土地複合利用發展地面型。

農漁業伴隨再生能源產業同步轉型發展,不但可以為傳統產業帶來翻轉契機,農電共生、漁電共生也營造出新商機。經濟部與農業部在台糖大林糖廠合作的農電共生試驗場域,依遮蔽率選擇合適作物,台糖大林薯光計畫收成後,將持續蒐集科學數據,與農業部持續討論試驗結果,做為擴大推動參考依據。

2025年太陽光電目標20GW,游振偉表示,至今年9月23日累計併網達11.5GW,為2016年底(1.245GW)的9倍。未來成長動能來自再生能源條例規範下,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2025年需建置10%綠電;今年6月21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規範一定規模的新建、增建與改建建物,應設置一定比例光電設備,以纾解設置場域不足的困境。

離岸風電 朝大水深 浮動式風場

臺灣雖欠缺離岸風電開發經驗,不過從2016年發展到今年8月,共完成245座風力機,裝置容量達1.9 GW,預計2025年全臺將有14座離岸風場,累計裝置容量可達5.6 GW政策目標,朝2050年願景目標40-55 GW前進。

游振偉表示,為確保2026年以後市場延續性,公告2035年離岸風電累計裝置目標20.6 GW,以提升國際開發商的投資信心。同時,未來將朝大水深區域推動,水深甚至可以上超過50公尺。經濟部正規劃推動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且已經召開說明會廣徵意見,鼓勵業者投入浮動式離岸風電技術研發,提早布局以擴大離岸風電的設置量。

臺灣因位處多颱風、地震環境,能源署在策略上採行「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3階段開發,以穩定推動離岸風場建置,達成我國創能目標。其中,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選商機制,業者必須避開離岸風電場址敏感區位,經濟部更主動召集各部會,聯合審查業者所申請的場址空間,以明確場址空間設置的可行性。

游振偉表示,參考歐洲離岸風電先驅國家的發展趨勢,先以躉購制度的作法,完備本土產業鏈與基礎設施,接著再由競價制度降低發展成本,成就永續產業。目前,離岸風電費率已由「遴選」的躉購價格,走向「競價」的企業購售電(CPPA)模式,藉以強化國際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署參考國際作法,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未來,離岸風電等發電設置,將不再侷限在領海範圍內,既有海域也將朝多元運用發展,以有效發揮國土資源價值,拓展離岸風機開發潛能,助力RE100與2050年淨零達標。

儲能 先太陽光電後其他再生能源

不管是能源轉型或2050年要達標邁向淨零,儲能都扮演重要角色。再生能源滲透率逐年提高,透過儲能可以轉移綠能尖峰發電負載,減輕高低峰用電差距。為達淨零目標,應用儲能移轉再生能源電力,並依排程放電或執行調度指令,以滿足電網需求並能提升再生能源建置,提高電網韌性與機動性。

經濟部目前先推動太陽光電結合儲能,後續將逐步擴展到風電等其他再生能源,除擴大再生能源設置量,也可以強化電網韌性與彈性,提高再生能源的穿透率。

針對太陽光電結合儲能部分,經濟部訂定「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2022年已辦理兩期競標,9家業者共分配到儲能系統容量77.57MW,規劃增設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合計達121.4MW,釋出饋線容量1.5MW。

2023年已辦理第一期競標,3家業者共分配到儲能系統容量26MW,規劃增設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合計達39MW,1家業者待半年內取得籌設許可並函請能源署審查通過後,可獲分配儲能系統容量19.58MW,另刻正規劃辦理第二期競標。

電網端儲能方面,依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規劃,併網型儲能可參與dReg與E-dReg。2025年兩者需求合計1GW。2025年dReg現行採購目標量500MW;E-dReg目標量500MW,現行採購量80MW。

用戶端儲能,未來電動車更普及時,可由電動車傳輸電能到電網(V2G)。用戶也可透過「聚合商」聚合龐大用電與儲電用戶,參與台電的需量反應調度或電力交易平台調度。 

台電輔助服務交易市場 公開競價

市場關心台電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其決標價格與決標量如何決定以及市場公平性競爭等問題。游振偉指出,台電依電力調度以決定需求量,透過電力交易平台系統,以競價搓合方式,由價低者開始得標,直到需求量滿足為止,在此同時,也決定了得標的邊際價格。

各投標者價格與數量均透過電腦,以最佳化排程作業結果來決定,不僅具有即時、變動、協調與巨量處理電力調度的特性,執行時並以極小化電力系統總成本為限制式,避免有人為操作的黑箱問題。

每日交易結束後,平台官網會揭露市場結清價與交易量,公開相關交易資訊。台電依照法規辦理電力交易平台,目前輔助服務市場為公開競價方式,並由台電定期向電業管制機關提報市場管理與監視報告。

發展再生能源 不讓風光專美於前

不讓太陽能、風能,專美於前。除風光兩種主要再生能源,能源署表示,同步發展氫能、地熱、海洋能、生質能且有進展。 

氫能發展 3面向5大方案 游振偉表示,氫能發電技術全球仍在研發驗證階段,國外尚未有大型商用機組,進行長時間連續混氫發電案例。大型液氫接收站、海上運輸技術等氫供應鏈,也還在發展初期,預估2030年才能商業化。氫能發展將視國際氫/氨發電技術商業化應用進程、氫供應鏈成熟度,考量國內需求,以評估適合的技術選項。

能源署表示,依氫能應用、氫氣供給來源與基礎設施3面向,推動氫混/專燒發電、加氫站建置、工業製程用氫、液氫接收站設置評估與自產氫5大行動方案,已展開行動並有時間表。

在氫混/專燒發電方面,台電與西門子合作混氫發電,年底將在興達電場進行發電機組測試,預計2025年前,達成5%發電示範,與日本三菱合作混氨發電, 2028-2030年預計在林口電廠完成5%發電示範,另與中研院發展去碳燃氫發電。

加氫站建置方面,因應短期需求,中油將設立全臺首座加氫示範站。預計今年底引進加氫站設施,2030年在北、中、南各建置一座,後續配合交通部推動氫能載具再擴大設置。

工業製程用氫方面,開發氫氣與天然氣混燒技術,應用在工業鍋爐驗證,結合產業建立鍋爐示範驗證模組。其中,中鋼開發氫能煉鋼技術與鋼化聯產,去年已完成鋼化聯產先導場,預計2025年完成鋼化聯產示範產線,2040年商用。

液氫接收站設置評估方面,目前中油與有實際建置經驗的日本業者,進行氫能大型基礎設施的建置可行性評估;在自產氫方面,中研院開發「去碳燃氫」產氫技術,另與日本合作開發再生能源電解產氫,2024年預計建立小型系統示範驗證。

地熱 海洋能 鼓勵業者開發申設 全臺地熱探勘,目前由中央地質調查所主導,建立資訊平台並公開相關資訊;地方政府則透過地熱示範獎勵辦法,推動地熱招商,鼓勵業者投入開發。目前推動中的地熱案場有8處、22案,總裝置容量約60.75 MW。

立法院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地熱專章,未來探勘、開發、營運階段的申請及審查程序,納入中央地方聯合審查機制,以加速行政作業,營造友善環境。截至今年7月,包含大屯山1案(1MW)、宜蘭清水2案(750 KW及4.2 MW)、宜蘭仁澤(840 kW)、臺東金崙(499 kW)各1案,累積併網量7.29 MW。

海洋能方面,2022年度躉購費率7.32元,將逐年滾動式調整,並鼓勵業者申請能源署計畫,補助研發與測試海洋能發電機組。

能源署表示,將依照過去再生能源申請設置程序、法規與風場推動經驗,輔導業者申設並提供發電技術建議,以加速推動海洋能發展。

生質能瓶頸 缺料源 燃料轉換技術 生質能2023年6月共設置715MW,2025年目標778 MW、2030年目標805-1,329 MW,年減碳量218~400萬噸。料源不足且分散是當前推動生質能的瓶頸,另外也需合適燃料轉換技術。除以合理誘因加速農林資材用於發電,也評估大型燃煤機組轉型生質能專燒系統的可行性,衍生灰、沼液及沼渣等副產物的去化管道。

能源署表示,目前正從經濟、法制、資源與技術四大面向著手。透過FIT與示範獎勵帶動生質能/廢棄物發電以及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電廠、農業廢棄物、沼氣發電設置及燃煤機組轉型生質能發電機組等。

跨部會滾動調整相關法規,提升副產物的去化管道,建構整合系統及規範,強化再利用效益。評估布局海外生質料源(木質顆粒燃料),增加國內供應潛能,建立料源運輸及儲放等料源後勤機制。

台電評估專燒系統 沼氣發電10 另為活化並整合國內料源,發展多元燃料轉換技術,優化氣化發電、沼氣發電技術,並擴大副產物應用範圍,如共醱酵沼液/沼渣、灰渣等再利用推廣。台電正評估大型生質能專燒系統可行性,同時蓄積建構系統運維經驗。

能源署指出,去年與今年新增農業廢棄物與農林植物兩大類別,提供誘因鼓勵投入生質能源發電。同時持續透過沼氣發電系統補助計畫,核定建置沼氣發電系統10案,約2,135kW。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