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邁向淨零排放與能源自主的趨勢下,臺灣地熱資源的開發攸關未來能源結構與永續發展。地礦中心昨(27)日公布,於全臺五大地熱潛能區展開的創新探勘調查,結果捷報頻傳。其中,蘭陽溪中上游,不僅地熱資源豐沛,更具備交通與饋線等基礎建設優勢,成為當前地熱開發優先聚焦地段與推動能源自主新焦點。
北宜花東藏八成潛能 重押蘭陽溪
經地礦中心綜合評估,全臺10大地熱潛能區中,臺灣北部至東部有五大地熱重點區域,包括臺北大屯山區、宜蘭蘭陽溪中上游、花蓮瑞穗、臺東紅葉-霧鹿以及知本-金崙,合計占全臺地熱可開發潛能的八成。
蘭陽溪中上游因地熱潛力卓越並具開發優勢,成為政策推動重心。此外,全臺原有的10處潛力場址,將趁勢將追加到15處,並同步展開探勘,在落實「地底下沒有秘密」的透明原則下,為臺灣地熱產業發展扎根。
宜蘭地熱潛勢最高 經驗領航全臺
宜蘭地熱潛勢居全臺首位,現有清水地熱電廠,開發中的仁澤、土場電廠持續推進。政務委員陳金德率團參訪當地地熱基地與中油員山1號深層地熱井,展現投入與推動綠能決心。

地礦中心副主任陳勉銘指出,隨著先進探勘設備的應用,預期可發掘更高溫豐沛的地熱源頭,為地熱發電注入新動能。日前,該中心在蘭陽溪中上游已完成空載大地電磁探測任務,並逐步進行地質調查、物理探測及構造分析,以有效辨識深層熱儲,降低地熱開發的成本與風險。
破解地質挑戰 空陸地三維全探勘
陳勉銘指出,臺灣地質環境複雜,山區險峻,地熱儲集層辨識難度高,需創新探勘技術提升精度與效率。目前,該中心導入空中、地面、地下三維立體探勘策略,同時引進國際先進如加拿大MobileMT空載大地電磁技術,落實跨域產學研合作,以多元方法加快解析熱源分布。
陳勉銘強調,展望未來三維探勘與技術創新,將為臺灣地熱探勘建立扎實基礎。蘭陽溪中上游的開發,不僅可以加速國家能源轉型,同時具備示範意義與價值,地礦中心將持續結合策略與前瞻科技,帶動臺灣地熱產業發展。
探勘突破振奮人心 趁勢加推新案
地礦中心表示,前5大高潛力區的地熱探勘初步成果令人振奮。大屯山馬槽地區在火成岩與沉積岩交界深處,測得高溫蒸汽245℃,經產能測試發現具優異開發潛力;花蓮瑞穗的調查也發現,熱水上湧通道有175℃,同樣具備穩定提供地熱能的潛力;臺東海端、延平一帶的調查結果,也突破以往新高,最高測到150℃高溫。

目前,政府正加速開發宜蘭土場案場;探勘員山、冬山兩區;另在臺東推動知本、金崙地熱電廠開發計畫。陳勉銘透露,今年地礦中心將「擴大攻勢再推新案」從全臺原有的10處潛力場址再拓增至15處,並且將同步推動探勘。
地熱資訊公開透明 帶動產業發展
陳勉銘說,透過精準探勘、深地層調查與鑽井驗證,將能確認地熱儲集層位置、溫度與產能。地下精準數據不僅是招商引資的重要依據,更將帶動地熱產業鏈發展,吸引國內外業者投入地熱能開發。
臺灣地熱資源涵蓋火山區、變質岩帶與沉積岩區,多樣化蘊藏條件,加上24小時基載供電特性,已成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地礦中心指出,相關探勘成果已陸續在地熱探勘資訊平台公開,在落實地底下沒有秘密的透明原則下,日益贏得信任,也為臺灣地熱永續發展深扎根。
延伸閱讀
- 開發地熱能 首座深層探測井員山開鑽
- 地熱細則公布在即 王守誠:更利投資
- 日台商會 泉科綠能 策略合作地熱發電
- 中油揪學研做永續 合推地熱開發科研
- 地熱探勘研討 地礦中心成果全都露
- 中大碳熱中心三強結盟 加速淨零部署
- 淨零欲達標 朱武獻 :地熱發電不可缺
- 環球天下拼地熱發電 泉科綠能作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