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省逾1.5億度 等同少蓋1座電廠
工研院今(7)日與傳恆綠能與、聯昌電子正式發表廣域高效電子換向(EC)風扇。這款新問世EC風扇,採工研院自研零稀土IE5永磁馬達與高效率無電解電容驅控平台技術,打破稀土磁材進口依賴、實現臺灣關鍵零組件自主製造,讓空調、資料中心與半導體廠的氣流循環設備能效提升超過60%,年節電超過1.5億度,等同少蓋一座電廠。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指出,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力(IEA)報告,能源效率最大化是全球能源轉型第一道防線,若各國可以在2030年前提升用能效率,能源需求可望減少逾4成。工研院建構的廣域高效EC馬達技術平台,累積6案11件專利成果,其中,包括功率範圍3-4.5 kW零稀土IE5永磁馬達、系列化定子共用設計與無電解電容驅控器等。
展現臺灣節能技術 綠能自主能耐
劉志文強調,這款EC風扇使用的馬達,效率除達IE5國際最高等級,更突破高效馬達長期仰賴稀土磁材的侷限,值此全球供應鏈緊張時刻,更能展現臺灣自製高效馬達的實力,展現產業韌性與能源安全。

目前,工研院這項技術已成功移轉給傳恆綠能,同時結合聯昌電子的智慧驅控、歐陸通風、瑞安、弘旭等終端設備夥伴,形成零件+模組+設備的MIT產業鏈,有效突破國內氣流循環設備長期以來需仰賴進口高效馬達的瓶頸,同步展現臺灣節能技術與綠能自主能耐。
從研發進市場 節能轉型核心價值
傳恆綠能董事長黃愷弘指出,這款與工研院合作推出的3kW、4.5kW中高功率零稀土IE5 EC馬達,是公司創立以來的重要里程碑。產品採無稀土永磁設計與模組化定子共用架構,節能效益最高可達6成,目前已完成年產10,000台產線的建置。
黃愷弘感謝能源署與工研院技術團隊鼎力相助,使研發成果能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順利推動國產關鍵模組的國際化。未來將與聯昌電子與設備廠夥伴合作,共同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MIT高效EC風扇品牌,讓「節能」成為臺灣產業轉型的核心價值。
臺灣製高效率低碳化 品牌新標籤
聯昌電子董事長連昭志說,風扇與馬達要能真正發揮節能效果必須結合智慧驅控。聯昌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無電解電容馬達驅控器,不但突破傳統電路容易老化的痛點,同時具備高效率、低維護與使用壽命長等特性,為國產中高功率EC風扇驅控商品化首開先例。
連昭志指出,未來聯昌將與傳恆共同推出「馬達+驅控器」的高效整合模組,再用國際通路優勢行銷,推動MIT節能解決方案進軍全球市場,讓「臺灣製、高效率、低碳化」成為國際品牌新標籤。
以科技驅動綠能 節能淨零開新局
工研院表示,廣域高效EC風扇的成功技轉,具體落實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的永續環境願景。今後將持續以科技力量帶動產業轉型,推動循環經濟、低碳製造、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透過串聯上下游產業鏈,降低高耗能設備對進口零組件的依賴,以科技驅動綠能、以創新實現節能,為2050淨零開新局。
延伸閱讀
- 工研院 x ZYRQ 臺日首創水浸冷新技術
- 愛德萬APOS優化電力 全面節能助永續
- 分子尼奧擅奈米壓印 節能低碳低成本
- 打造能效新勢力 工研院帶動深度節能
- 愛淨冰機AI節能 讓半導體大廠也買單
- 加州能源光充儲並進 切入ESCO推節能
- 節能策略奏效 工研院2年省電900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