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x 智慧科技 醫療政策城市治理
AI席捲全球,半導體與智慧科技產業正經歷新一波創新升級浪潮。工研院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系列活動,日前研討前瞻智慧科技的應用與展望,會中剖析AI應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與台灣實踐路徑;聚焦AI與智慧科技如何重塑醫療、產業政策與城市治理。
其中,醫療創新由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兼高醫大教授郭昭宏率先登場,解析如何用AI驅動智慧醫院,促成診療流程與營運管理的全面升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王寶苑、張峻菁與產業分析師林柏君、林益樑分別從德國、日本、英國與新加坡為例,剖析各國在產業政策與技術布局經驗,從產業策略到國家政策,提出全球智慧化永續轉型的關鍵路徑、經驗與建議。
AI驅動智慧醫院 綠色醫療新典範
郭昭宏指出,面對全球淨零碳排與醫療永續浪潮,智慧永續醫院已成醫療創新的核心。AI與物聯網、邊緣運算、智慧對話系統等新技術融合,不僅優化臨床照護與管理決策,更有助強化環境永續。
以AIoT為例,以院內感測器搭配即時資料分析,可以建立精準能源與碳排監控,主動調整空調、照明及設備運作,落實智慧節能;邊緣運算則能現場即時處理醫療資料,降低雲端傳輸能耗與延遲,同時保障病患隱私,展現效率與永續兼備的近端智慧運算。
智慧永續醫院 驅動綠色醫療生態
在醫療流程管理方面,AI預測模型助力門診調度、智慧分流及遠距追蹤,減少不必要就診與交通碳排;智慧聊天機器人則提供健康諮詢、症狀初篩及用藥提醒,推動「少就醫、更健康」的綠色醫療服務。
郭昭宏強調,智慧永續醫院是資料驅動決策、以永續為核心的系統性轉型,整合AI、AIoT與邊緣運算,醫療機構可同步達成智慧經營與低碳永續雙重目標,打造「以病患為中心;以地球為責任」的綠色醫療生態。
德國轉型 政策工具加速創新永續
王寶苑指出從德國製造導向邁向創造導向的政策轉型過程,強調高科技產業創新驅動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德國政府在推動創新轉型時,關鍵政策工具如以真實世界實驗室(Real Labor)做政策沙盒讓創新技術在真實境中測試調整;研究校園(Forschungscampus)長期以公私協力方式在「同一屋簷下」研發高風險、高潛力前瞻技術。
資料空間(Data Space)計畫,在建構資料共享與信任框架,支撐跨域數位轉型與AI應用發展;人機協作行動方案近年則聚焦在AI與機器人,在製造、照護等領域的實務導入。王寶苑提醒,這些多元的政策機制,展現德國從制度面以政策支持的方式加速創新、跨域合作、強化技術與社會連結,做法值得借鏡。
借鏡日本策略整合 揪團營造優勢
張峻菁以統合創新策略2025為題,說明日本前瞻技術布局與產業升級路徑。剖析日本如何因應數位霸權競爭與嚴峻的經濟安全環境挑戰。日本透過政策統籌協調與技術投資,推動智慧與永續雙軌發展以強化全球競爭力。
張峻菁建議,臺灣可借鏡日本策略整合思維,將產業保護(Protection)、產業振興(Promotion)與國際連結(Partnership)這三P進行有機結合,針對AI、量子、先進運算、生技等關鍵領域,規劃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完整政策支援體系;再應用台灣優勢的半導體、ICT技術,強化供應鏈韌性,與理念相近國家揪團快打造長期產業競爭力。
英雙軸策略 永續目標納產業治理
林柏君提出英國如何用智慧與永續雙軸新政,推動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完成從政策制度到技術應用的全面布局。英國數位轉型與淨零政策融合模式,展現如何將永續目標納入產業治理。將雙軸策略用在醫療、交通與環境三大領域以創造實質效益。
在醫療領域,以AI診斷與遠距醫療,搭配永續供應鏈管理,協助英國NHS實踐綠色醫療;交通方面以感測器網絡蒐集即時運輸數據,建構數位孿生模型,強化碳排監控與智慧規劃能力;環境方面也以衛星數據結合AI進行土地監測與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支持企業合規要求並強化永續投資決策。
林柏君強調,英國的從政策到落地高度整合力,不僅促進科技創新,也創造新市場與產業機會。臺灣可以借鏡英國經驗,推動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協同,加速科技導入永續轉型,在全球綠色與數位經濟中強化競爭優勢。
新加坡 以科技槓桿突破資源限制
林益樑指出,新加坡透過建構全國性數位基礎設施,跨部門整合數據資源,形成「數據驅動決策、科技強化韌性」的治理模式;運用AI、物聯網、數位孿生等技術,打造高效永續的智慧城市系統;在應用層面,新加坡推動智慧健康生態系,運用AI與資通訊技術優化醫療照護;在能源治理上,發展智慧電網與再生能源加速低碳轉型;在產業發展上則結合AI與機器人技術,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生產力與數位能力。
尤其,新加坡在AI治理、資安防護與數位包容等面向,已建立起兼顧創新與倫理的框架,正推動全民共享的智慧永續社會。林益樑在總結時指出,新加坡正以科技槓桿突破資源限制,打造兼具創新與韌性的智慧國家發展模式,為台灣推動智慧永續轉型提供重要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