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AI驅動研發 吸引全球醫療合作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日前以前瞻全球生醫市場與國際來賓共議產業趨勢,探討實現健康台灣願景。論壇由產官學研聚焦全球數位生醫趨勢、國際經貿衝擊下的資金鏈韌性等議題,展望產業未來脈動並為台灣生醫產業提供策略建議。
理事長劉理成表示,今年亞洲生技大會成功獲得眾多海內外生醫產業、公司與投資者關注,今後將持續深化鏈結海內外資源,擴大台灣生醫產業影響力。PwC 亞太地區醫療健康產業負責人Shunsuke Horii指出,台灣世界級ICT能量與卓越醫療品質,兩者連結便可打造以 AI 驅動的研發樞紐,吸引全球合作並推動個人化醫療。
AI研發競爭力 創數位醫療新機會
生技開發中心(DCB)產業分析師黃薰儀以全球數位生醫發展現況與趨勢為題,解析數位生醫與精準醫療的國際脈動與機會;目前許多新創強調以AI為核心,結合生醫數據,進行感測、判讀與治療,打造即時監測與個人化照護模式;在藥品與醫材關鍵研發與製造階段,AI也發揮優勢,縮短從研發到商品化時程,業界應借鏡國際趨勢及早布局整合AI領域相關技術與應用,持續推進精準醫療與數位製藥。
在發揮數據價值建構AI生醫研發樞紐的座談上,從資料治理到臨床與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出發,探討如何用AI驅動研發,加速生態系布局。座談由台灣生醫大數據科技公司董事長梁賡義主持,華碩雲端暨台灣生醫大數據科技公司總經理吳漢章、中研院化研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與 Syneos Health執行董事Francesca Scaramozzino與談。
梁賡義認為,結合半導體與臨床資源是台灣打造AI驅動研發樞紐與落實精準健康的關鍵路徑。台灣尚未完全發揮數據價值,即便數據品質、產品算力已有明顯成長,如何在個資保護與商業應用取得平衡,值得產業深思。
Francesca Scaramozzino強調,AI已成為醫療產業重要驅動力量,特別是在疾病管理與臨床決策中展現巨大潛力。AI正逐步改變醫療產業運作模式,從過去被動反應轉向主動預測,協助業界做出更快速精準的判斷。
國際經驗病人自主 創新兼顧倫理
關於目前AI醫療導入的挑戰,吳漢章指出,包括資料整合標準化、法規遵循與跨院資料互通等。但台灣AI醫療應用已由概念走向落地實踐。未來可參考國際經驗,建立病人資料自主授權與回收機制,讓民眾能決定個人資料用途,以兼顧創新與倫理。
陳玉如從中研院與台大合作案例分析指出, 台灣AI運用在臨床試驗的價值已經成形,接下來應思考提升資料運用的彈性,從研究初期即思考臨床試驗設計與產品化策略,逐步打造台灣為亞太地區精準醫療與AI臨床應用的重要樞紐。
強化資金韌性 建立經貿衝擊戰略
普華合夥律師李益甄以美國對等關稅與最惠國藥品政策解析為題,剖析美國關稅政策對生技供應鏈與藥品市場的潛在影響。李益甄表示,目前歐盟、日本及國際藥廠均陸續與美國達成貿易或藥價協議,在台美尚未完成最終談判前,台灣生醫產業需應對環境不確定性並加強避險。
李益甄認為,採用首次銷售原則、製程移轉或進行供應鏈重組等都是可行策略,但企業必須留意美方對原產地的認定原則,避免被美國海關認為涉及洗產地,遭補稅與懲罰。她同時建議業者應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走向,採行多元市場策略,以降低受單一市場政策波動造成的成本提高,以維國際競爭力。
在經貿衝擊下如何建構台灣生技資金鏈韌性座談,由台杉生技基金執行合夥人黃立鑫主持,維梧資本(Vivo Capital)執行董事馮蘭絜、富耀生創策略長林晉源、益鼎創投副總經理詹月瑄與談。這場座談從跨境募資、授權與併購觀點出發,討論生醫企業如何強化資金鏈韌性。
海外創投趨保守 台灣創新板友善
馮蘭絜表示,海外創投近年趨於保守,更偏好在研發階段晚期才投入資金,對早期研發公司募資挑戰更大。新藥公司應積極開闢財源,包含尋找授權合作夥伴取得權利金,並注意各國政府針對鼓勵新創企業設點提供各式資源。
詹月瑄認為,近年全球生技產業在高利率與薪資提升壓力下,海外募資環境因環境不確定性高,日益艱困。反倒台灣投資環境因出現創新板等彈性制度,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相較過去更友善。新創公司需觀察主要投資方所在國以決定適宜的IPO地點。
台股亮眼利募資 亞太設點競爭多
林晉源提到,台灣近期股市表現亮眼,帶動資金外溢效應,市場資金相對充沛,使國內新創獲得更多募資發展機會。但新創應時刻注意國際經貿環境變動趨勢,以降低外部環境波動對現金流的衝擊,以建構企業面對挑戰的韌性。
黃立鑫觀察指出,新加坡與日本正積極爭取國際新創企業落地設點,顯示亞太區創新生態系競爭日益激烈。台灣許多生醫上市櫃公司目前營收穩定、現金流充足,具備與新創企業合作的潛力與誘因。若台灣生技產業環境能持續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將有助推動台灣生技產業進一步接軌國際。
政策支持 下半年生醫IPO將加速
資誠生醫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黃珮娟表示,台灣2024年生醫公司IPO募資額達153億台幣,創下新高;今(2025)年上半年,5家生醫公司IPO募資14億台幣。隨著美國聯準會9月降息1碼,生技醫療與高科技產業成為全球資金焦點,高齡化、智慧醫療、創新藥品等題材具備長期動能。她預期在AI國家藍圖與政策支持下,生醫產業韌性可望帶動新一波IPO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