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德永續 用AI與光學為永續時尚把脈

沛德永續全球銷售總監黃雅惠指著掃瞄結果,指出看似毛料的上衣,主成分卻是壓克力(Acrylic),正凸顯出傳統回收分類的極限;卻也3秒展現PADE透過人工智慧( AI )與近紅外光譜(NIR)技術的優勢。圖 /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

走進 InnoVEX 2025 TREE主題館,沛德永續(PADE)展出的智慧分選系統成為目光焦點,因為在TX-5500N 模型機前正有人脫下外套實測,一件看似「毛料」的上衣,經3 秒掃描後顯示,主成分為壓克力(Acrylic),眾人驚呼「手感」會騙人。

其實,光靠人工目視或手感,本來就很難正確判讀衣料材質差異,更何況要瞭解主成分? 沛德永續全球銷售總監黃雅惠指出,這正凸顯出傳統回收分類的極限;卻也展現出PADE透過人工智慧( AI )與近紅外光譜(NIR)技術的優勢,可以即時定性定量掌握衣物成分與混紡比例,讓每件衣物精準投入對應的再生製程,從而加速衣服到衣服的完整循環與回收路徑。

紡織品智慧分選 擺脫快時尚衝擊

黃雅惠指出,全球每年衣物製造量超過1,000億件,平均每人每年購買35件衣服。近廿年來,因快時尚崛起使消費行為發生顯著變化,導致全球每年產生約9,200萬噸紡織廢料,回收率卻僅有15%。

「其餘多數被送進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處理,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黃雅惠強調,PADE科技看見快時尚產業發展的困境與需要,為減低對環境帶來的衝擊,率先透過先進的織品智慧分選技術,助力品牌與其供應鏈減少碳排,加速全球邁向循環經濟。

高效辨識材質 精準回收降本升效

PADE研發的TX-5500N精密分選系統一次可同時辨識6種單一材質與1種混紡材質,每小時可以處理超過1,200件紡品,不但能提升高精度分選效率,更大幅提升回收價值與再利用率,協助產業實現零焚燒、零廢棄目標。尤其,以數據驅動供應鏈透明度,更可強化決策力。

沛德永續創辦人劉曜達,現場展示智慧分選機給技術司長郭肇中、產發署長邱求慧、TREE執行長陳立偉看,他們紛紛脫下外套實際檢測,當看到外套材質是百分百純羊毛時,驚呼這麼熱的天氣大家還能這樣穿,實在太佩服自己了。圖 / 沛德永續提供

黃雅惠強調,PADE科技不僅提供材質分選,更整合材料光譜大數據,建構智能決策引擎,讓資源管理更智能、更透明,協助企業降本升效,同時符合全球環保法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

從搖籃到搖籃 跨域推動綠色轉型

提到這套新利器當初怎麼發想出來的,PAD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曜達話說從頭,原來最初是紡研所為解決織品分類問題,找上他與臺師大光電所教授謝振傑合組團隊,以光學檢測技術為起點,啟動建置這套非接觸式紡織材料鑑別系統。

PAD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曜達表示,PADE與跨域生態系夥伴正共同打造一條從搖籃到搖籃的材料循環與綠色轉型新路徑。 圖 / 沛德永續提供

劉曜達也進一步說明再生材料的多元應用潛力。他說,PADE技術驗證與分類的再生紗線可應用到針織服飾、家飾布,甚至汽車織物;背後則是PADE與跨域生態系夥伴,包括紡織產業鏈、永續時尚設計師、服裝設計學院與品牌通路商,共同打造的一條從「搖籃到搖籃」的材料循環與綠色轉型新路徑。

低碳永續時尚 讓永續成生活日常

目前,PADE積極串聯紡織、製造、品牌、永續、時尚設計、通路等產業,提供永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達成淨零碳排,同時讓消費者擁有低碳好選擇。劉曜達說,透過技術創新與策略合作,PADE樂意協助政府、企業與消費者共同推動綠色供應鏈轉型,讓永續經濟與生活落實。

劉曜達強調,PADE可以讓消費者透過科技輔助,探索AI與光學技術如何加速綠色供應鏈轉型;在充分了解產品來源與對環境將產生的影響後,做出更負責的選擇,讓每次決策都能驅動低碳永續時尚的新未來。

黃雅惠並預告,PADE下半年將有更多與消費者連結的實踐行動將登場。從端午連假開始,TX-5500N智慧分選機將進駐信義新光三越A9館的綠循環生活展,現場將推出回收衣物換會員點數活動,民眾可以透過這項回收活動參與時尚循環,進一步將永續從展場亮點變成生活日常。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