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製造快速通道 做中學試中證
在萬事AI時代,面對嚴峻匯率變動與對等關稅挑戰,工具機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關鍵。過去倚賴老師傅經驗,以傳統為師的組裝模式,在當前講究國際競爭的環境,益顯吃力。日前,經濟部為此政策宣示所屬7大法人研究機構,將循序漸進推出50 條AI 試製線,助攻中小企業產品創新,開通智慧製造的直通道。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代理總經理李健勲表示,該中心針對工具機業者已設計系列AI 智慧製造應用實作課程,以沉浸式學習方式取代枯燥的理論課,學員不只聽講師講解 AI 演算法、機器視覺、數位孿生等技術,更可直接在先進設備進行 AI 試作,從「做中學、試中證」。
工具機從生到驗 AI最佳化提建議
李健勲強調,在精機中心企業可直接驗證 AI 應用的實際效益,並將寶貴的導入經驗直接帶回自己的工廠複製與部署。PMC 的課程,涵蓋工具機從「生」到「驗」的整條線,包括AI 協作研發設計、組裝精度與調整校正 AI 輔助、工具機 AI 檢驗數據分析,透過這些課程與試製線的體驗,企業不僅能加速從自動化邁向智慧化,更能實際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加快出貨速度、穩健獲利。
在AI 協作研發設計方面,以往接到少量多樣的訂單需求,傳統設計總是耗時費力。這套課程透過AI 助理協助分析將提供最佳化建議。李健勲比喻,組裝一台工具機可以透過建構自家的PL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模組系統,在標準模組上,像客製化一輛賓士車,由客戶自行挑選外觀、儀表板、控制器等,透過選單就能迅速搞定客戶需求。

當客戶增加選配,如鐵屑輸送機等,PMC和工具機公會近年推動的「同歸共軌」計畫,由工具機產業共同制定一套標準,透過品質規範指引AI助理,用AI技術進行比對查詢與分析,提供最佳化推薦。甚至,在設計階段就可以透過數位孿生預測機台性能與極限,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同時降低開發風險。
手把手輔導 永續優化AI研製循環
組裝精度與調整校正 AI 輔助做法上,告別過度依賴老師傅的「黑手」時代。這系列課程,將手把手分享AI 輔助系統、指導組裝流程,確保每一步驟都精準可靠。其中,利用 MeSure 數位量測與 QMS 履歷系統記錄數據,搭配整合PMC 數十年經驗的 AI 知識庫 X GO! 組裝小幫手,大幅提升組裝效率、降低返修率,更可建立有效的傳承經驗。

X GO!組裝小幫手是PMC針對繁雜組裝問題,自行開發的工具機組裝調教AI知識庫,涵蓋工具機概論、組裝SOP與珍貴的老師傅技術秘訣。24小時支援解決產業人士在工作崗位遇到的疑難雜症,組裝人員遇問題不必翻書或請教老師傅,打開X GO請AI助理協助查找即可。PMC指出,參加課程的學員都能使用這套實用工具。
此外,在工具機 AI 檢驗數據分析上,系列課程主要在傳授AI數據蒐集與分析系統,指導品保人員成為強大後盾。其中, PMC 自行開發的 AI 溫升熱變形補償模組,能預測並自動補償溫差引起的精度變化,熱誤差改善達 50%,無論機台裝在哪,都可以進行遠端校正。更重要的是,每一加工階段蒐集到的檢驗數據都會回饋給研發端,藉此形成持續優化的 AI 研發製造循環。
擴大沉浸式教學 打造人才生態圈
PMC加入這場由政府攜手法人推動的萬人實作AI試產線行列,正幫助台灣百工百業,特別是工具機業者,找到突破困境、飛越自我的智慧化道路與AI 轉型故事。計畫包含AI協作研發設計實務班、組裝精度與調整校正AI輔助專家系統與工具機AI檢驗數據分析實務班三大範疇課程與三大領域實務操作,每範疇課程30小時。適合研發設計、現場組裝、成品品質檢測工程師、品管師或高階經理人,參加系列課程研訓。
李健勲指出,這項計畫不只 PMC 在推動。全國還有其他法人如紡織所、金屬中心等,也紛紛開設 AI 培訓相關課程,預計每年培訓 2.5 萬人次,共同打造台灣的 AI 人才生態圈;今後這款沉浸式教學,預計也將擴大到木工機、機器人等其他產業。想瞭解更多法人AI試製線培訓服務可上網或逕洽0800-005-288。中小企業課程報名資訊可電(02)2366-0812 #432吳先生或聯繫PMC蔡世章(04)23599009 #355報名。
延伸閱讀
- AI試製線起而行 工研院巧扮技術廚房
- 50法人開放AI試製線 助育才產品創新
- 重塑商模全面信任治理 AI應用潛力大
- COMPUTEX論壇 科技領袖前瞻AI 2.0
- 用AI驅動健康產業轉型 再造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