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技術廚房 產品創新增效降本
經濟部日前政策開放所屬7家法人研發機構,總共50條AI試製線,助攻中小微企業、新創公司、創新產品開發業者,突破研發瓶頸、加速創新落地。其中,工研院盤點院內能量,已經陸續開放包括半導體、機械、車輛等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解決相關產業在面對高階驗證門檻高、試產成本重、設備驗證資源不足等痛點。
技術司長郭肇中昨(15)日偕同機械公會、電電公會車輛公會、電子設備公會、先進車用協會成員與業者代表,實地參觀試製線設備,過程中有業者在交流時指出,工研院試製線就像五星級廚房,端得出各式菜色,支援業者挑選的、想客製化的不同菜色;可以幫助產業加速產品創新降低研發成本,看法贏得參訪者認同。
少量多樣AI試產 落實首件即成品
郭肇中指出,傳統製造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面對國際關稅變動與成本壓力,縮短設計開發到量產時程、減少試製成本,將成為提升優勢競爭力關鍵。透過AI建模與試產線驗證,不僅有效降低製程評估與打樣成本,更能在智慧製造過程中,將每個錯誤與瑕疵,視為精準製造的經驗,透過迭代優化,落實「首件即成品」的目標。

工研院副總暨電光所所長張世杰表示,工研院可以提供少量多樣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提供跨域創新支援。如半導體領域的AI扇出型異質整合封裝試產,融合封裝製程與智慧監控技術,透過自主建模與3D布局提升訊號品質、縮小封裝體積,可以透過與本土業者合作推動設備驗證,降低高階封裝門檻。
技術廚房靈活彈性 解決開發瓶頸
業者指出,透過工研院這間靈活高彈性的「技術廚房」,將滿足AI晶片系統異質整合,含3D IC與AI晶片快速試產需求。過去,業者因缺乏一座可以快速試作、驗證與調整的「技術廚房」,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政府這次行動,不僅可以提升開發彈性,更有助奠定臺灣在AI時代晶片異質整合的領先地位。
業者開心表示,透過工研院整合經濟部相關資源,可以建構具設計導入、封裝對位、製程與AI監控能力的高階試產線,提供關鍵封裝與製程驗證,解決記憶體控制模組化、演算法頻繁變動下的開發瓶頸,加速協助企業驗證關鍵技術、降低開發風險與產品導入。
產品先進試製線 檢測精準有保障
工研院機械所表示,這次團隊為業者提供的AI試製線,涵蓋金屬和塑膠成型零件生產、面板級先進封裝、智慧動力模組開發以及電動車動力系統等多個領域,業者藉由這些先進技術試製線,可以提升製程精準度、生產效率,並能確保產品優質。

機械所團隊舉例說,AI音訊非破壞檢測技術試製線,就像我們買西瓜時可以透過敲擊聲挑良品,AI金屬聲波分析可以判斷內部是否有裂縫或瑕疵,檢測準確率也將從85%提升到98%,大幅提高金屬零件等高安全性要求產品的檢測精度,保障產品最終品質,不但能助業者降低報廢率、減少誤殺良品,還能降低碳排,對環境有正向影響。
為在地服務 訂單拿來AI試製線做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在座談會致詞時說,試製線AI課程可帶領機械業者突破AI導入門檻,他期許工研院與相關法人進一步平均分散到中南部,更接地氣為在地廠商服務;車輛公會副秘書長吳智魁則指出,工研院投入高階試驗設備與AI建模服務,正好補足業界缺口,可以協助業者商品化快速落地,提升產業整體研發與創新能量。
工研院表示,面對未來發展將持續盤點產業需求,結合相關資源加速關鍵設備升級與技術研發布局,使AI試製線不僅是技術驗證平台,更能成為臺灣產業從研發走向量產、從創新連結商機的關鍵橋梁,落實「訂單拿過來,用AI試製線來做」的精神,加速創新升級、創造產值高峰以邁向智慧轉型,強化臺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 50法人開放AI試製線 助育才產品創新
- 智慧創新大賞出爐 AI落地成果秀潛力
- COMPUTEX論壇 科技領袖前瞻AI 2.0
- 重塑商模全面信任治理 AI應用潛力大
- 工研院 X 中華電信 用AI辨識保育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