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健全永續資訊確信監管制度,資誠與成大FinTech商創研究中心日前發布2024 永續資訊確信市場觀察報告,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申報的永續資訊與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結論,統整分析永續資訊確信機制發展現況,結果發現59%上市櫃永續報告書經第三方確信或查證,不過採用的確信機制不能滿足投資人對永續報告中資訊品質的要求。
這項報告指出,經第三方確信/查證永續報告書中,除非強制確信產業,53%上市櫃公司自願委託第三方執行永續資訊的確信/查證。自願確信永續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其確信標的數量平均為5.6個,介於4個至6個間。其中,環境指標為最常見確信標的;其次為與員工相關的各項指標。另外,會計師的行業專業知識對永續資訊確信品質有益,並可提升報導可信度。
上市櫃永續報告 驗證方式大不同
報告指出,2024 年間共有1,062 家上市櫃公司發布永續報告書。其中630家上市櫃公司永續報告書經第三方確信或查證,294家由會計師事務所依確信準則公報3000號進行確信。
主流的第三方確信或查證方法,應由執業人員依確信準則公報3000號執行確信以及透過驗證組織依AA1000AS 標準執行查證。由於這兩種方法學間,針對特定永續資訊的真實性驗證範圍與驗證程度大相逕庭,因此,對資訊使用者在應用現行公開永續資訊以進行決策時將存有風險。
發布者確信標的 未符投資人期待
統計發現,永續報告書經會計師確信標的,平均數量為5.6個,其中,需強制確信產業上市櫃公司為7-10個;自願確信產業則為4至6個,這個數量相對整份永續報告書揭露的永續指標,僅佔極少部分。
根據,PwC最新發布的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中指出,43%投資人認同或非常認同「所有」的重要永續資訊應經第三方確信,非「部份選定」的特定資訊。由以上兩項調查結果顯示,現行僅對少量資訊確信的做法,實際並不能滿足投資人對永續資訊的品質要求。
會計師事務所確信 有利永續報告
本報告中,成大FinTech商創研究中心彙整近年有關永續資訊確信的重要學術發現,整理結果指出,經會計師確信的永續報告對報告品質與可信度有顯著提升;會計師事務所憑藉產業專屬專業技能與審計經驗,有助提升確信服務品質。
該中心同時指出,國外學術研究發現,永續報告與財務報告兩者品質相關聯,當企業配合會計師確信需揭露更多永續資訊時,可降低企業財務報表操控風險。顯示會計師事務所的確信機制,除確保資訊品質還能同時為報告企業與資訊使用者帶來益處。
確信制度更健全 資本市場更永續
針對哪些永續資訊,應接受第三方確信?本項報告指出,目前各企業選定確信標的做法,各不相同。主因企業需求不同,加上不同確信提供者的方法存在差異,導致對資訊使用者的效益減少並可能衍生困惑。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會計師趙永潔表示,其實在台灣以外的資本市場,同樣存在類似情況。主管機關或可參考國外研究案例的政策推動建議,建立一個更全面的監管制度,集中所有與永續資訊相關要素,如制定標準、監督、執法和市場監測,最大限度提高企業、確信服務提供者、投資者的確定性。
第三方確信 找長期策略夥伴協助
趙永潔說,除我國監理機制的發展外,企業在永續資訊揭露或確信選擇時,不妨跳脫法遵心態,更主動全面透過第三方確信機制以獲得如報導流程效率改善等有價值的管理資訊。其中,尋求第三方協助時要有找長期策略夥伴的思維,並考慮其綜合服務能力,才有助落實企業永續發展的各項行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