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積極推動各國企業對美投資,國內不少上市櫃公司已正面回應並主動釋出赴美設廠投資等消息。其中,台商在投資美國或擴大美國境內營運時,需考慮包括聯邦、州、郡和市的多種稅務議題、租稅優惠與投資獎勵,因為這些攸關正確選擇營運據點等決策,卻不容易充分了解。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提醒,台灣企業若計畫啟動或擴大對美國投資,應考量各州、地方可能的租稅優惠、投資獎勵規模、資格與形式,如此將有助因應在美建廠、投資營運,成本相對較高等問題。
想投資美國 先充分了解各地稅制
台商投資美國時,需充分了解美國各州與地方稅收制度,因為這些制度和聯邦納稅義務彼此獨立運作,超過40個州及華府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和許多郡市對企業徵收某種類型的所得稅;蘇宥人指出,有的州甚至針對在其境內經營的企業課徵以毛利、淨資產為基礎的稅負。
此外有45個州、華府與許多郡市對貨物的銷售、特定勞務的提供以及從該州郡市境外貨物的輸入,課徵銷售和使用稅。台灣企業在美國經營必須留意,美國各州及地方的直接和間接稅制高度分散且各地間各有差異,想投資美國需儘早對各地稅制取得充分了解。
雖無聯邦稅 仍可能有州與地方稅
各種州和地方稅都有最低營業活動門檻,一旦達到這個門檻,相關州或地方政府才有權對企業課稅。這個最低門檻,英文稱關係網絡(Nexus),通常會將企業的實體營運地點、財產、員工以及業務往來所在地與規模、頻率拿來做判準依據。
蘇宥人提醒,以上門檻跟聯邦所得稅的「在美國營業行為」或租稅協定中的「常設機構」概念不同,甚至無聯邦所得納稅義務的境外企業,仍可能面臨到州與地方的稅負。此外,自2018年美國家具電商平台Wayfair在美國最高法院敗訴起,各州的Nexus範圍不斷擴大,除實體活動,透過網站、電商平台的銷售行為,也可能足以構成州與地方稅的申報、納稅義務。
有員工廠房存貨設點 稅制更複雜
除所得稅、銷售及使用稅,要到美國投資的台商企業還應考慮幾種稅捐,如通常在郡或市層級課稅的財產稅、總收入稅、員工個人所得稅、殘障及事業保險費扣繳以及公司或其他營運個體的設立與維護規費。
任何在美國經營的企業,都應仔細檢視其經營所在州和地方的法規,以確保遵守多種州及地方稅潛在的申報、繳納及扣繳義務。尤其,在美有員工、廠房、商品存貨或銷售據點的公司,各州與地方稅遵循義務相對複雜。
租稅優惠投資獎勵 影響據點選擇
蘇宥人說,投資美國要牢記州與聯邦兩種所得稅的重要不同點,因為企業可能完全不欠聯邦所得稅,卻要報繳州與地方稅;另一方面,這些州和地方有自己的租稅優惠及投資獎勵措施,用以鼓勵從事符合該州及地方發展目標的經濟活動。
其優惠和獎勵程度,取決企業投資規模、新創造出的就業機會、員工平均薪資、產業屬性以及是否投資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社區等,藉以影響企業營運據點選擇時的決策。其中,就業機會創造/保留、資本投資和新技術開發、供應鏈創造等最常受到鼓勵。
優惠雖有酌情權 符合標準可爭取
這些優惠和獎勵措施因地而異,但通常包括現金補助、財產稅減免、銷售稅豁免、公共事業費率減少、基礎設施補助、各種核准程序的加速申辦、州所得稅抵免以及建築再利用或重建補助等等。雖然州和地方在授予優惠時保有酌情權,但這些計劃因長期存在,所以只要符合計劃標準,都可和州與地方政府聯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