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主題10大成果 追求精進
國衛院在歲末年終以實證做政策建言、重要疾病防治研究與轉譯、生技醫藥研發產業橋接與鏈結3大主題發表10大成果,涵蓋高齡、兒少、疫苗發展、空氣品質、成癮、再生醫學、癌症、肥胖、藥物開發與醫學工程應用等。
國衛院表示,這項成果發表會因疫情停辦多年,今年再次展現近年成果,期望藉由此溝通平臺,聽取各界對相關議題的寶貴建言,以深化研究方向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推出符合國家需求的研究藍圖與規劃。
國衛院以學術卓越、科技創新、政府智庫為總體發展目標,用科學與客觀的態度,對國內重要醫藥衛生議題進行創新研究,適時適切提出具體政策與建言,以加速促進研究成果臨床應用,協助產業技轉商品化。
實證建言 國家醫藥衛生政策
臺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調查(HALST),自2009年起追蹤55歲以上中老年人各項生活行為、生理及心理指標,研究健康老化影響因子,並自2022年起加入LDCT技術,分析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AC)、基因風險分數(PRS)等與健康的關聯,多項研究並已轉化為衛生政策指標及科普文章供衛教宣導。
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從科研分析出發、持續與產管學界合作,進行兒童照護需求及醫事人力的本土實證研究,做為政策精進依據;透過「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計畫,布建優化兒童醫療照護網絡,增進兒童健康福祉。

近年來,積極提升臺灣疫苗自製能力,為應對未來新興傳染病奠定堅實基礎,包含成功研發新冠肺炎DNA疫苗、通過一期臨床試驗、持續生產卡介苗與抗蛇毒血清、建立流感疫苗緊急開發流程。
成功技轉EV71疫苗,開發安全性高、廣泛應用潛力的大腸桿菌生產脂質化重組抗原平臺,應用於B型腦膜炎疫苗、通用型癌症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重要傳染性疾病。
透過跨機構、跨機關合作研究實證,提供國家空氣品質改善建議,並依據我國實際環境條件,協助擬訂務實可行的空氣品質標準。而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臨床治療實務上,建議有系統讓治療團隊增加患者對長效針劑的了解、減少抗拒,可提升首次住院病人接受長效針劑比率,早期即可減少復發風險。
研究轉譯 防治國內重要疾病
長期深入研究外泌體在再生醫學和疾病生物標記的應用,發現外泌體有潛力成為治療神經退化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工具為未來醫技發展提供新方向。
為提升癌症免疫療法效果,開發出具高度專一性的人源化Anti-CXCR2抗體,經細胞與動物實驗都證實此抗體可抑制胰臟癌生長及轉移,能有效加強免疫治療效果,開啟癌症免疫治療新時代。
橋接生技醫藥研發 鏈結產業
由國衛院偕同長庚醫院、宏碁、宏碁智醫組成跨域團隊,融合多體學、心電圖以及人工智慧(AI)應用,預測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DKD),開發3項智慧預測系統,準確率達0.7-0.83,敏感度和專一性的綜合指標(AUC)達0.76-0.89,推進肥胖相關疾病的精準醫療。

透過AI開發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SaMD),運用超過120萬筆心電圖資料,提升心電圖診斷冠狀動脈阻塞的準確率與敏感度,榮獲2022年未來科技獎、2023年國家新創獎,展現醫療AI應用價值。
在新穎藥物開發上,專注癌症、感染症等重大疾病領域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採用整合研發鏈及創新技術平臺,推動新藥從基礎研究轉譯至臨床試驗發展,並以專利策略保護,提升研發效率與商業價值,其中,近期糖尿病新藥DBPR108取得重大進展,展現臺灣在全球生技醫藥領域的競爭潛力。
醫學工程與AI技術逐漸成為提升公共健康及運動安全的重要工具,經國衛院系統性整合為實際應用的全域守護,包含生物安全第三等級(BSL3)實驗室的防疫安全監控、加護病房手部衛生偵測系統以及智能泳池自動輔助防溺預警系統,既能強化場域安全,更展現產、學、醫、研多方合作在健康照護和運動安全中的應用潛能。

國衛院指出,該院以科學實證做為政府施政、政策推行的堅實依據,開發國人重要疾病的新穎防治與治療策略,並且積極鏈結產業以落實研究成果應用。這次成果發表展現該院對提升國人健康福祉、推動生技醫藥產業進步的堅持與努力。未來並將持續深化研究、擴大合作,以應對全球與國內健康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 體外三維癌細胞培養 國衛院技術創新
- 健康臺灣 癌症照護科研創新躋身國際
- 國家藥科獎9得主 創新研發健康臺灣
- 強化智慧醫療 布局MIT機器人新藍海
- 失智全人照護 國衛院偕諾和諾德啟航
- 產業創新照顧永續 長照3.0醫養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