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填鴨教育 中大趣創者理論發光

翻轉填鴨教育 中大趣創者理論發光
中央大學倡議興趣驅動創造者(IDC)理論,成功落實在桃園市趣創者國際實驗教育機構,育成新一代未來主人翁。圖左起為桃園市教育局主任秘書蔡聖賢、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與國家講座教授陳德懷。圖 / 中央大學提供

AI巨浪襲來,為解決未來種種未知的挑戰,中央大學致力培養知識創新人才。中大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德懷花了10年建構出興趣驅動創造者(IDC)理論,成功在桃園市趣創者國際實驗教育機構落實,7年來已培養出新一代未來主人翁透過巨量閱讀和大量寫作,使小學生也能寫出長篇小說、六年級畢業生就有等同國三知識水準。

陳德懷說,大多數亞洲學校普遍用考試做為驅力的文化,阻礙未來的教育創新,2014年開始與亞洲其他學者合作開發IDC理論,聚焦在興趣、創造和習慣三個核心觀念。理論強調當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興趣驅動時,就能進行知識創造,成為自動自發並充滿熱情的知識學習者與創造者。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2019年陳德懷教授榮獲政院科技貢獻獎,2020年獲教育部國家獎座主持人,是台灣推動數位學習的先驅與標竿人物。他將理念落實到台灣小學教育,翻轉下一代學習,十分可貴。

桃園市教育局主秘蔡聖賢也說,從小培養小朋友學習動機和興趣,等於賜給他們一雙可以達到自我實踐的翅膀,因為這是教育核心,該局在實驗教育上也很鼓勵,目前,非學校型態就學的孩子約有千人,提供家長和孩子多元選擇,邁向更燦爛的未來。

陳德懷與團隊同仁,以興趣與創造為宗旨,將畢生研究心得付諸實踐,落實在桃園市趣創者國際實驗教育機構,成為全國第1個由大學研究團隊辦理的非營利實驗教育機構。該機構以興趣、身教與習慣,推動以閱讀為學習基礎的實驗教育。全校目前有95位學生,各年級約10-20人不等,家長必須認同理念;學生才能入校。

中央大學IDC實驗教育,由跨學科教授投入課程研發,在家長大力支持下,這項實驗教育成功培養出更多自動自發、充滿熱情的新一代知識學習者與創造者。
中央大學IDC實驗教育,由跨學科教授投入課程研發,在家長大力支持下,這項實驗教育成功培養出更多自動自發、充滿熱情的新一代知識學習者與創造者。圖 / 中央大學提供

該機構今年邁入第7年,第1屆學生目前已就讀國一。去年有關學生閱讀書籍統計:1-3年級每學年閱讀550本圖畫書或橋樑書;4-6年級每學年閱讀73本國中到高中程度書籍,學生有許多「跨級」表現。

陳德懷重申,學習表現優異固然重要,最重要還是學生學習過程富有樂趣、享受學習,才能努力追求新知。他說甚至該機構有一半國三生,已有修中央大學課程的實力。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