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要續強 侯拓宏:深化研發量能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主任侯拓宏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透過育才機制,協助更多高階半導體人才與未來主流技術接軌,深化臺灣半導體科研量能。圖為半導體中心主任侯拓宏。圖 / 國研院提供

為快速讀寫、低耗電、斷電後不遺失資料,全球各半導體大廠無不積極投入研發人力,布局開發前瞻記憶體儲存技術來滿足這些需求,在國科會積極推動與支持下,日前國研院與台積電在前瞻記憶體儲存技術脫穎而出,再傳捷報。

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與台積電合作開發的選擇器元件與自旋轉移力矩式磁性記憶體整合(Selector and STT-MRAM Integration)研究成果,去年底在IEDM全球頂尖電子元件會議(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發表,同時獲選為大會亮點論文(Highlight Paper)。

這項科研成果,使研究團隊成為全球極少數可以成功開發高密度、高容量的獨立式STT-MRAM製作技術的研究組織。國研院半導體中心並將相關技術與研究能量陸續轉為平台服務,協助國內產學研各界培育下世代記憶體晶片或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等應用驗證的高階研究人力。

由於STT-MRAM具備高速度、高可靠度、小體積、省電等優點,十分適合應用在雲端運算與物聯網進行大量資料儲存,同時,也可提升人工智慧(AI)運算的學習效率與準確性,助力國際半導體產學研等領域進一步發展。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長期透過主導或協助國內產學研組織,在國際指標性會議發表重點領域論文,藉與接軌國際發展趨勢,同時將論文中所發表的關鍵半導體技術轉化到培育國內碩博士等高階研究人力服務平台。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主任侯拓宏指出,臺灣做為全球半導體晶片製造中心,為持續掌握半導體產業鏈的競爭力與價值升級,建立下世代技術開發人才庫,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做為培育國內半導體相關領域碩博士高階研究人力的搖籃,半導體中心透過長年建立的產學合作機制與訓練服務經驗,接軌、瞭解並掌握業界實務研發需求,建立小型多樣化的類晶圓製作與電路產品雛形驗證平台,訓練培育實作高階研究人力。

侯拓宏指出,為讓國內高階人才養成能更貼近產業發展需求,目前,半導體中心每年可提供超過50所大學院校、500個以上教授研究團隊、2,000位碩博士進行常駐研究與訓練。

台積電做為全世界積體電路製造龍頭,也持續透過產學合作,投入深耕臺灣半導體人才培育的工作。這次台積電與國研院半導體中心合作發表的國際指標性論文,再次證明國內半導體領域的研究已躋身國際領先群。

侯拓宏期望透過半導體中心育才機制,協助更多臺灣高階半導體人才與未來主流技術進一步接軌,深化臺灣半導體科技的研發量能。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