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2手機裡的訊息突然炸鍋,各個不同屬性的聊天群組不約而同轉發屏東發生的火災。一開始並不以為意,但隨訊息不斷更新,連新聞媒體都全面關注,並將焦點由地層下陷轉向火災現場。心中暗暗感到不安,恐怕又是一場重大災難的發生。
由於這個事件與我的工作有些交集,接下來幾天許多客戶、朋友,紛紛詢問我們的看法以及對他們廠區改善的一些建議。從本期開始,我將由淺入深分享防爆相關概念與國內外新知。
防災比救災重要 成本遠低於救災
首先,防災跟救災相比,防災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救災。而以成本來考量,防災花的是費用;救災除了費用,還有潛在的人員傷亡、產線停擺、設備與廠房重建以及難以估計的商譽損失等。
相比之下,防災的成本遠低於救災成本。然而,以我的工作經驗,與救災觀念相比,人們對防災卻不重視。因為,防災做得好,事故沒有發生,經常反而被誤解本就不會發生,久而久之就忽略防災的重要性。
這也是我們在推廣防爆與防災觀念時,最常聽到的回覆就是:「放心啦!過去都沒事,現在也不會有事啦!」。每當聽到這種回應,心中沒氣卻總會替他們燃起一絲不安。
根據某項研究的未公開資料統計,全球近年來發生較嚴重的爆炸事故中,歐美國家,死傷通常在0-2人,台灣大約2-5人,較落後的國家,1-20人以上。由此可知,即使防災意識與法規嚴謹的歐美國家,仍會有機會發生爆炸意外,但死傷人數與發生頻率,相較台灣或其他國家卻低上許多。
有爆炸物質即危險環境 就需防爆
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防爆設備呢?簡單說,當環境中存有爆炸性物質時,就可能列為危險環境(Hazardous Area),那麼在這個危險環境中的所有電器設備就需要具備防爆功能。
有關危險環境的定義在台灣的國家標準(CNS 3376)、國際標準(IECEx 60079)裡都有明確定義,美國石油協會發布的(API 505)則以時間定義的方式,將危險區域劃分描述的更容易理解。

防爆是系統性概念 牽一髮動全身
除了解何時需要使用防爆設備,我常常分享給學員的一個觀念是:『防爆是一個系統性概念』。系統是由很多不同區塊組成,一旦某一區塊防爆作業沒落實,則有可能經此引發整個系統失效,導致系統未能發揮該有效能。
舉例來說,安裝了防爆電器設備,但周遭的防爆管路沒有使用正確的防爆施工,是我們常見的缺失;另外,較常發生的繆誤是安裝防爆電器後,卻忽略製程或設備使用時應注意的安全標準。
譬如我們常見到在危險環境安裝許多防爆設備,卻放任工作中可燃性氣體或粉塵四處溢散,因為沒有即時做通風排氣或者清潔,經常導致可燃性物質累積,也就提高爆炸的風險。
專人專責 落實系統防爆安全維護
在了解基本的危險區域劃分等基本概念後,接著最重要的是系統性的推廣執行(如教育訓練)以及專人專責進行系統性維護。在防災相關領域,我們常見到的包含消防演練以及一年一度的消防檢查。
以防爆電器設備的維護保養而言,雖法規有嚴格規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31-1條] ,但由於種種原因,卻難以落實。

所幸,政府自民國100年起,10餘年來持續實施一連串法規改革與配套措施的推廣及要求,未來雖然仍有很多挑戰,但整體工安環境比起10年前已進步許多。
任重道遠 做消防弟兄強有力依靠
我常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勉勵相關從業人員,雖然我們的努力不容易被看見,但在這場保衛生命財產安全的戰役上,需要更多的弟兄加入,而我們的努力也會是從業人員、消防弟兄們最強而有力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