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從2008-2018年是經濟快速成長階段,也帶動所有消費市場,2019年起疫情三年,經濟停頓,解封後非但未見好轉,情況更糟糕,許多家房地產集團紛紛倒閉。期間,藝術品拍賣行業,最能反映經濟動態。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藝術品拍賣交易市場,去年春秋兩次拍賣不如預期,2024年佳士得比預期成交率下滑16 %;除國際知名拍賣行交易真實,有許多拍賣會看似人山人海,但多數只是過過場,舉拍不多;反而電話委托絡繹不絕,是真是假,另人猜疑。
另外,蘇富比旗艦藝廊、佳士得新亞太區總部、邦瀚斯藝術新空間的設置,顯見香港的重要性,為適應市場新需求,值得觀察的是年輕富豪對現代藝術的追求,成為關注的焦點。
台灣經濟面不算太差,多數藏家較理性,追逐的是現代畫派,例如:趙無極、朱德群、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等;由於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數10件常玉畫作,所以,常玉作品拍價屢創新高,多數買方是台灣企業老闆。
大陸經濟慘淡,中國水墨畫打回十年前行情的3折,藝術品市場大多數買家是那些富豪,而今,許多企業經營上出現問題,紛紛拿出舊藏變現卻乏人問津,民間收藏者根本沒有出路,所以在抖音影音號,出現藝術品買賣仲介人在大量鼓吹「撿漏」。
這些仲介人,俗稱「畫販仔」對字畫古董具一定專業,多數曾從事藝廊、拍賣行或與許多畫家交好,慣用手法是利用社會人脈,通過民代認識企業藏家,打著可以委托送拍大型的拍賣公司,對這些收藏者以話術來騙取高端字畫,以極低價格收購,在聯手拍賣公司進行私人洽購,獲取報酬。
2004年我回台購置辦公室,聽從地理老師建議,掛上有利風水的山水畫,當時的我對這些藝術品、字畫極陌生,只能去畫廊尋找,但畫廊賣的都是現有庫存品為主,因此通過藝術仲介Tony介紹旅法藝術家陳朝寶為其作畫。
這位藝術仲介人,由於之前從事的職業,認識不少當代知名畫家,但是他的手法,往往是以一張畫加上利潤後來出售,仲介人對畫家先謊稱所畫與買方不合,然後請畫家在創作一幅並佔為己有,這樣的人、這樣的手法,當今還相當普遍。
2011年全球華人藝術網通過不當手法,讓知名畫家劉國松、歐豪年、江明賢、林章湖等簽下「賣身契」,無償讓出作品權利,此事受害者數百名;當時文化部除代為告發刑事官司外,文化部長李永得與藝文團體舉行記者會,稱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藝術界浩劫」。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喜收藏藝品字畫,然過世後,後代卻苦無通道可販售,更沒管道可送拍,拍賣行的潛規則一般會照顧這些曾經往來的客戶並列為優先,以報紙或網路媒體,大幅宣傳徵件,但也只是做做樣子,除非在手的是國際名家,否則不會與您訂契約,自認為好的作品也送不出去,這大概就是現今生態的狀況。
而當你四處碰壁的時候,此時出現的畫販仔,會以低於市場行情價的一折來收購或者兜售,他們多數與拍賣行的工作人員有所聯繫,也就是低價買進,再經由內部關係,將作品上拍,所創造的利潤就可想而知,是誰的?這就是人心叵測的藝術拍行仲介人坑蒙拐的基本套路。
一但被這些畫販仔盯上的好作品,照片檔案開始流傳,而且放出風聲說這些全是贗品,就像要販賣汽車只要到了中古車行,被拍照或者被記下車號,大概全台灣的二手市場全部都知道這輛車,想賣更高的價錢也賣不出去。
一直以來,經濟有循環週期,有起必有落,藝術拍賣行也是如此,我們常常看到拍賣會上,拍賣官優雅的手勢,她們對於真正買家瞭若指掌,只要是大收藏家比個手勢,拍官有時候不假思索就落鎚了,甚至有的拍行老闆也會以低價舉牌,成為自己的收藏,拍賣會到最後時,該買的也買了,剩下內場的人比外場還多,電話聲此起彼落,噓張聲勢,然後接著報導成交率超過預期。
我深刻的期待文化部能夠制訂辦法,莫讓這些畫販仔有利可圖,藝術家們專注創作,有些在學校裡面教學授課,常被這江湖套路所坑蒙拐騙;同時我也呼籲台灣的拍賣公司,應以開放的胸懷,讓民間收藏者好的作品能有好出路,並期許能多多徵件台灣年輕畫家的作品,好讓他們的作品也能在拍賣平台上綻放光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