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創新領跑 工研院倡10大新創趨勢

工研院論壇並同步發表2026十大新創趨勢,圖左二起為奇妙水循環材料董事長鄭品聰、beBit TECH執行長陳鼎文、主持人工研院協理蘇孟宗、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工研院院長張培仁、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與Zettabyte財務長龍牧生。圖 / 工研院提供

全球產業轉型中 新創成創新主力

淨零永續浪潮正持續擴展,AI與機器人技術推動新應用與商機,也加速全球產業重組與資源再分配。新創企業與創投機構逐漸由配角躍升為創新動能的核心。工研院3日發表2026十大新創趨勢,揭示技術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方向。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應邀致詞並與保利馬、Zettabyte、beBit TECH與奇妙水循環材料等新創團隊交流,聚焦AI、能源與海洋經濟等新創趨勢,凝聚產官學研、金融與創新要為臺灣產業注入持續創新的動能。

新護國群山 AI新創政策雙箭齊發

詹方冠表示,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正迅速變動,AI與淨零轉型成為各國關注焦點。政府將持續推動創新生態與智慧治理政策,整合跨部會資源,協助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打造臺灣新成長曲線。

除推動Startup Island TAIWAN與國際連結計畫外,國發會也透過主題式百億基金與創業創新轉型基金雙引擎,提供資金活水,並引導民間投資新創及轉型產業,加強產官學研合作,提升整體投資動能,建立開放韌性的臺灣新創生態系。

因應AI浪潮,國發會正規劃「AI新十大建設」政策,從智慧應用、關鍵技術及數位基礎設施3大方向全面推動AI發展。面對AI大趨勢來臨,AI應用無所不在,期在AI與新創政策資源雙箭齊發下,協助產業創新轉型,打造新「護國群山」。

為深科技造環境 推軟硬兼具新創

工研院協理蘇孟宗表示,在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AI技術突破及永續轉型等多重挑戰下,新創不僅是挑戰者,更是提供解方的重要角色。臺灣擁有創業熱情和強大的資通訊產業基礎,若能加速建構有利深科技(Deep Tech)發展的環境,協同產學研金共同推動軟硬兼具的新創,將是強化競爭力與驅動成長的關鍵。

蘇孟宗指出,政府與產業正積極完善新創支持機制,從資金、技術到人才與市場,形塑完整創新生態系。Startup Blink統計,截至今年10月臺灣在全球新創生態系共有1,134家新創入列,新創動能漸露頭角。工研院長期推動新創育成及技術商品化,並藉育成中心與加速器協助團隊從研發走向市場,強化臺灣競爭優勢。

朝能源海洋經濟轉型 合作代競爭

施振榮強調,臺灣應善用資通訊、半導體與醫療等領域的深厚基礎,將硬體優勢延伸至軟體創新,融合文化與科技,發揮獨特競爭力;他認為以內需帶動外銷,推動服務業國際化,是讓創新能量走向全球的關鍵。此外,臺灣擁有良好風場與ICT基礎,更應鼓勵新創深度參與能源與海洋經濟轉型。

施振榮期待,臺灣在淨零碳排帶來的典範轉移過程,能整合供應鏈能量共同發展,從能源輸入國轉型為新能源技術輸出國;新創不僅是產業動能來源,更是實踐「王道精神」的平台,應以合作取代競爭用創新連結世界,讓全球看見Created with Taiwan的實力。

新創10趨勢 全球產業結構再平衡

工研院於會中同步發表2026十大新創趨勢,包括量子科技結合半導體、AI與通訊「無限量」重塑產業樣貌;以AI算力為資本核心的「算金融」,帶起的新金融模式。「隨經濟」則反映API開放下的智慧商務浪潮、「智船舶」推動淨零、海洋經濟發展與船舶智慧化;「風創能」則以高空風能技術突破地域限制以提升效率。

強調運算與能源一體化,開創以算帶電新格局的「能共融」、國防新創向實戰化、聯戰化邁進的「鞏國防」;「軟機器」則以仿生材料打破機器人剛性限制拓展應用邊界、「強韌性」著重強化供應鏈與系統自癒能力以抗風險增韌性;最後,「創世代」則揭示AI正重構產業與創投生態的發展方向。

工研院指出,這10項趨勢象徵新創滲透各產業核心,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縮影,更反映全球產業結構再平衡。臺灣如能掌握趨勢脈動,結合研發能量、資本資源與應用領域,有助在全球新創浪潮中建立策略定位、擴大產業價值鏈並鏈結國際,開創產業成長契機。

業界觀點新創案例 產業創新觀察

Zettabyte財務長龍牧生指出,AI算力正引發資本超級週期,企業競爭重心正從擴廠轉為提升GPU效能與資管效率;beBit TECH執行長陳鼎文指出,「代理經濟」浪潮襲來,企業必須善用AI Agent重塑顧客旅程與數據整合。保利馬執行長周顯光指出,在智慧船舶、藍色經濟與海洋科技發展下,「智船舶」將成全球創新焦點,臺灣應擅用AI與通訊整合技術上的優勢。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潘文華指出,海洋產業成長潛力高於陸地經濟2.5倍,重提工研院「以空輔海、以海養綠、以綠引金、以金創新」策略,但加入以量化指標評估新創與傳統方案的效益,以提升業界採用新創解方意願。德國SkySails Group總經理Stephan Wrage則分享高空風能技術應用成果,展現分散式綠電潛力。最後,由奇妙水循環材料董事長鄭品聰,介紹高活性再生橡膠技術以利臺灣在綠色材料供應鏈中建立關鍵地位。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