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關注減碳責任 碳有價新發展
COP 30聯合國氣候峰會,預定11月10日起將在巴西靠亞馬遜雨林邊緣的城市貝倫(Belem)舉行,這項峰會受到參與成員與相關業界高度關注,其中,尤以碳有價趨勢發展與減碳責任等議題,將成為影響公司治理的關鍵要素。
NDC 3.0是各國在2025年更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也是繼2020年後計劃後的第3輪目標更新,主要在設定2035年減碳目標,以因應巴黎協定中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C的目標。目前,台灣2035年Beta版目標是減碳38%±2%。
企業排碳成本 關注各國NDC 3.0
根據主辦國巴西指出,COP30 選在巴黎協定簽署 10 週年,全球溫升突破 1.5°C 時舉行,意義格外重要。其中,大會列出30大目標,涵蓋包括國家自主貢獻(NDC)、氣候適應與損失損害、氣候融資、氣候正義與公正轉型、打擊虛假資訊與保護亞馬遜雨林6個關鍵主題。
信星資訊總經理陳俊道表示,國家自定貢獻(NDC)的目標必須每5年更新一次,各國今年要交出第3次計畫,以確定排碳上限與淨零路徑。在碳市場的機制(cap and trade)中,這是影響碳價格的關鍵因素,企業要將排碳納入成本,都要關注各國的NDC3.0計畫。
回顧修正減碳作為 落實真正定價
信星資訊資深顧問黃薈紋表示,隨著臺灣主管機關將碳定價制定項目納入公司治理評鑑,促使上市櫃企業開始進行碳定價,相關公司的碳定價報告書也陸續公布。但多數企業僅是參考目前碳費、碳權價格或同業金額,較少從企業自體深入過往減量作為、減碳投資報酬率、未來減碳機會、減碳成本等角度進行碳定價。
黃薈紋強調,如何依照企業真實的情境和產業特性,制定合理的碳定價,是碳定價顧問與企業在治理評鑑得分外,更值得深入規劃的議題。因此,建議企業,除初版為評鑑得分所定義的價格外,可以按公司內外部減碳資訊收集的完整度,逐步修正企業真正可以與想要落實的碳定價目標。
後續落實更重要 碳定價前先評估
信星資訊共同創辦人吳佳蓁表示,除碳定價的後續落實更重要。目前,許多企業因瞭解全球已進入碳有價時代,逐步將碳成本納入公司成本或維運評估中,但如何落實包含綠色產品設計、節能設備導入、低碳製程,甚至是永續採購制度,將碳定價納入成本與預期效益評估中,是企業面對碳有價時代必須要有的積極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