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夥私募股權基金 家族傳承不卡關

家族企業傳承與創新論壇,圖左起為資誠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王韻輝、閎鼎資本董事長鄭敦謙、資誠家族辦公室協同主持律師鄭策允。圖 / 資誠提供

創新傳承 家族企業活力永續選項

時代變遷,家族企業不僅要面對產業競爭,更須應對傳承、轉型與永續經營的多元挑戰。有一天,如果有人敲門想要投資入股家族企業時,邀請家族企業一起把生意做大,讓公司未來走得更遠,家族企業該怎麼做?

資誠日前以家族企業傳承與創新為題,由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王韻輝、資誠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閎鼎資本董事長鄭敦謙,共探討如何透過設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引進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PE)或推動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MBO)等策略,為企業跨世代永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傳承卡關三難題 虛擬家辦可先行

洪連盛指出,台灣許多家族企業正面臨「傳不下去」與「轉不過去」的雙重考驗。傳承卡關主要有三難題。首先,家族股東較多,情感包袱打亂決策方向,錯失市場機會。第二,接班人才斷層,二代無意願接班、能力不符或老臣不埋單,致企業群龍無首。第三,台灣傳產代工利薄,想轉型做品牌拼國際化卻缺乏資金、人才與做法。

家族辦公室做為家族財富治理核心平台,不只是全球高資產家族的選項,更是企業主思考長期布局、維繫家族凝聚力與社會影響力的必要工具。洪連盛提醒,若尚未準備成立實體家辦,家族也可先委託專業機構擔任虛擬家辦,然後再逐步完善傳承架構。

當企業希望超越本業框架、尋求新成長動能時,私募股權基金可成為價值策略夥伴。若家族後代無意願接班,管理層收購也是條可行的傳承路徑;王韻輝表示,對家族企業而言,退出是項艱難決定,常見選項有與PE協作引進策略投資人、MBO、IPO或全數出售,如被併購或收購。

單打獨鬥不可行 揪團夥伴共治理

王韻輝指出,根據PwC今年台灣併購白皮書調查,去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與件數都較前年增加,台灣在AI供應鏈快速發展與國內金融業整併風潮帶動下,併購交易金額與件數都攀至近年次高。可見台灣企業體認到單打獨鬥不足以支應未來成長所需,必須結合外部資源來達成效率提升、掌握關鍵資源技術、開拓新業務領域等目標。

王韻輝建議,台灣家族企業若欲循序漸進逐步淡出,可以選擇產業經驗豐富、治理文化相契的PE團隊,借助其管理與國際網絡資源,提升企業價值並完善治理結構,由外部專業機構協助評估以引進合適的私募基金。

找戰友價值創造 決策不再靠感覺

鄭敦謙表示,私募股權基金就像找戰友,價值不在投資的錢,而是投資後的價值創造。家族企業引進私募股權基金的第一件事,就是導入數據化經營,決策不再靠感覺,擺脫「人治」文化,將老闆腦中的內隱知識,變成企業標準化的報價方式、授權與管理制度。其中,私募股權投資者常會參與企業管理並進入董事會,有助強化公司治理與董事會運作。

資誠表示,家族企業在思考是否設立家族辦公室,或評估如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層收購等非傳統傳承模式時,務必要擅用並借重外部專業團隊的綜合能力。資誠家族辦公室以家族企業傳承與創新為主軸,可以提供企業主前瞻視野與實用策略,助力企業以創新思維規劃傳承路徑,在變革與傳統間,找到最適家族永續發展的平衡點。

尋求傳承新契機 轉型走康莊大道

鄭敦謙說,對想打掉重練或突破天花板的台灣家族企業來說,私募股權基金也許是家族企業轉型路上的一個重要選項,有助再度成就家族企業發展的一個機會。家族企業與其被動坐等危機來臨;不如主動尋求成長契機,引進專業治理、國際視野與數位能力,在保有家族核心精神的初衷下,讓家族走出一條傳承與轉型的康莊大道。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