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大南方為核心 六甲設研發中心
工研院創新週今(19)日在沙崙舉辦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創新論壇,鎖定從關鍵零組件到醫療、服務應用的系統化研發與商轉布局;以大南方為核心整合沙崙智慧綠能園區與嘉義至屏東的S廊帶,藉跨域驗證建置在地產業鏈,推動機器人與無人機技術升級。同時,宣布在臺南六甲院區成立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指出,全球正邁入智慧自動化與無人化時代,機器人與無人機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動能,廣泛用在製造、物流、農業、能源與國土安全。工研院做為政府推動科技政策的重要夥伴,長期深耕機器人關鍵零組件、感測模組、控制系統與邊緣AI,透過跨域整合,協助產業建立非紅供應鏈、加速技術落地與國際化。
吳政忠強調,今天論壇選在沙崙具有政策意涵,因為南臺灣是政府推動智慧機器人基地與無人機國家隊重鎮,由沙崙科學城與嘉義到屏東的S廊帶,工研院結合研發、示範與產業化量能,與在地產業共築具國際競爭力的生態系。
機器人抓供需 無人機推三晶二軟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臺灣機器人與無人機正迎來關鍵轉折。在機器人領域,工研院聚焦 AI 與感測、動力、控制等跨域技術,打造用於醫療、製造、安全與農業的智慧解方。其中,在供給端推動創新技術建構完善上中下游供應鏈;在需求端則建構不同領域的應用環境,讓技術能驗證落地。
在無人機方面,工研院推動「三晶二軟」藍圖,自主研發晶片與軟體並與 Parrot、ACSL 等國際夥伴合作,推動關鍵模組在地化,於能源巡檢、物流與環境監測等場域進行驗證。劉文雄說,未來工研院將持續深耕大南方,推動技術落地與產業升級,讓臺灣在全球市場展現競爭力與韌性。
研發應用試量產 臺南打造生態系
臺南市長黃偉哲說,機器人與無人機是AI技術的重要應用,臺南不僅是全國最重要的晶圓製造與先進封裝基地,沙崙科學城也將轉型為AI與機器人研發重鎮,與六甲工研院、柳營科技園區三期,形成從研發、應用到試量產的完整生態系。

國發會也已核准南科4期沙崙生態科學園區計畫,未來將新增約531公頃園區面積,創造3萬5千個就業機會,年產值達新臺幣2兆2437億元。黃偉哲強調,臺南具備先進製程、封裝、零組件等完整產業條件,最有機會實現全國產機器人與無人機城市,他並呼籲產官學研合作共推AI應用發展。
機器人無人機 臺灣出發連結全球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工研院近年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與智慧交通等領域累積豐富研發能量,掌握感測、控制、通訊到系統整合的關鍵技術,同時積極與國際領導廠商合作,如與日本川崎重工技術交流,推動從社會型機器人到無人機應用的跨國研發與落地應用。未來,將以大南方為優先場域,結合在地需求與跨域應用,協助業者加速進入國際市場,實現由臺灣出發,連結全球的目標。

本論壇同步展出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最新成果,展出從關鍵零組件到應用的完整布局,包括成功在日本市場站穩腳步的福寶科技穿戴式外骨骼機器人、已展開布局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盟立集團智慧製造案、進軍無人機的璿元科技長程電動無人機、誼卡科技的數位工程驗證、凌羣電腦的AI雲端管理平台以及赫侖科技的多種感測器控制系統,展現醫療、製造、物流與智慧城市等多元應用。
完整大南方供應鏈 升級接軌國際
工研院今天同時宣布,在臺南六甲院區成立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將聚焦智慧工廠自動化與醫療、餐飲、物流、巡檢4大應用場域。中心規劃包含研發展示測試區、模擬與訓練平台、機房、巡檢場域以及新創進駐空間等,吸引國際大型新創與在地業者進駐,為南臺灣建立完整供應鏈,接軌國際。
下午場由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張禎元以無人機發展與臺灣產業機會為題開場,由工研院與產業專家分享無人機國內外智權分析、數位雙生與多元應用實例,藉關鍵技術與創新應用成果號召更多產業升級轉型。
跨域整合 驅動產業升級開拓商機
工研院表示,面對新時代挑戰,將持續聚焦智慧機器人與無人載具的突破與應用,以呼應創新週推動自動化、智慧化與新興產業發展的精神。今天論壇涵蓋機器人在製造與健康照護的創新應用;無人機在物流、農業、監測與救災落地案例,展現跨域整合如何驅動產業升級與市場商機。
延伸閱讀
- 工研院偕川崎 攻機器人無人機拼永續
- 經部AI機器人落地 攻醫療製造新藍海
- 醫護有人幫 醫療物流看AI機器人阿幫
- 3D智能AI機器人 厚板多道焊接全自動
- 小智來了 芝程AI智能照護機器人亮相
- 德國無人機展 工研院創新技術攻商機
- 嘉義澎湖群飛 睿智無人機抗風逾10級
- 新晶跨足無人艇市場 三引擎布局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