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ST以硬體信任 打造半導體資安根基

智能資安科技(IIST)共同創辦人暨財務長林建鋒表示,量子世代資安威脅近逼,半導體產業鏈確實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資安挑戰,尤其傳統以軟體為主的防護機制,已無法應對來自晶片層、模組端甚至製程設備的滲透風險。該公司正以「硬體信任」為核心,打造新世代資安防線提供解決方案。圖為IIST的PUF,靠著這項技術,一把在手即可實現MFA、FIDO、加密通訊、檔案加密、C2PA等功能。圖 / IIST提供

面對量子世代資安威脅逐步逼近,現行加密體系正面臨被破解風險,半導體產業因高度依賴晶片與模組,若無更先進安全的解決方案,恐將使整個供應鏈暴露在巨大風險中。如何在高速製造、跨境合作與龐大設備網絡中維繫信任,成為產業迫切待決的課題。

智能資安科技(IIST)共同創辦人暨財務長林建鋒表示,半導體產業鏈確實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資安挑戰,尤其傳統以軟體為主的防護機制,已無法應對來自晶片層、模組端甚至製程設備的滲透風險。該公司正以「硬體信任」為核心,打造新世代資安防線,並嘗試為這項產業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動態硬體身分驗證 防駭銅牆鐵壁

今年,9/10-12日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5)IIST將在P5825展位,展示多項未來資安方案,涵蓋物理不可仿製功能(PUF)、後量子密碼學(PQC)、零信任架構、抗旁路攻擊SCA)技術、AI威脅推斷引擎等,料將成為展場中半導體資安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

林建鋒強調,IIST以PUF Root Key為基礎的動態硬體身分驗證技術,搭配PQC與AI信任推斷機制,不僅能強化裝置真偽判別,更能確保關鍵控制器、晶片模組乃至終端設備,在製造、驗證與通訊過程中的資料安全,全面抵禦偽晶片與惡意植入攻擊。尤其,配合IIST自研技術,可實現動態密鑰更新與設備身分雙重驗證,並透過微波視團技術抑制旁路信號,形構銅牆鐵壁般的硬體防線。

PUF+PQC即時監測驗證跨域防禦

PUF技術如晶片指紋,如人類指紋般唯一且不可複製,無需儲存在記憶體中,即可形成「零記憶體暴露」的加密根密鑰,大幅降低被駭客攻擊的風險。PUF晶片指紋搭配動態密鑰更新與身分驗證機制,使PUF成為晶片與模組的第一道防線,結合PQC演算法,即使在量子電腦時代關鍵數據也能維持加密強度。

IIST的PUF科技USB電腦操作介面。圖 / IIST提供

IIST同時提出「零信任」的整合思維,不論在OT製程控制或IT企業系統都要透過AI持續監測並驗證,才能在偵測異常時應急啟動防護,降低製程中斷或數據外洩風險。這種跨域即時防禦機制,對正走向智慧工廠與全球化協作的半導體產業尤為重要。

林建鋒指出,IIST導入的AI信任推斷引擎,可針對OT與IT環境的大量資安資料進行自動學習與異常偵測,進一步驅動動態防禦邏輯,對潛在威脅迅速反應,有效降低半導體廠製程中遭受網路攻擊機率。

後量子時代新防線 擴大全球佈局

IIST強調,在合規與市場推廣方面,目前產品符合NIST、ISO 27001及CMMC等國際標準,並以模組化授權模式協助車電、IoT與工控業者快速導入,縮短合規流程。同時,IIST也推出Q-PUF方案,結合PQC與AI演算法,為後量子時代打造新一代資安防線。

展望未來,IIST將擴大全球佈局,計劃三年內擴展至北美、日韓與歐洲市場,並與國際半導體大廠、雲端服務商與資安業者,共同推動PUF+PQC解決方案,在先進製程、車用電子、智慧工廠與AI裝置中的應用,為全球供應鏈建立起永續硬體信任的防線。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