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X三菱X臺酒 實證酒廠碳循環

工研院、三菱電機與台灣菸酒竹南啤酒廠,簽署碳捕捉再利用先導試驗三方合作協議,推動亞洲首例酒廠碳循環實證。圖左起為台灣菸酒竹南啤酒廠廠長楊繼忠、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副院長胡竹生、三菱電機先端技術總合研究所副所長橋本博幸。圖 / 工研院提供

亞洲首座試驗廠 開創碳經濟革命

啤酒誘人的泡沫背後,其實藏有碳循環的創新契機。工研院、三菱電機與臺酒竹南啤酒廠啟動亞洲首座酒廠碳捕捉先導試驗,帶領傳統釀造業邁向淨零永續;未來,驗證成功導入減碳後,可將酒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到製程中應用,實現碳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日前,合作三方已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即將展開先導系統規劃與建置,預計2026年在臺酒竹南廠啟動實證運轉,讓臺灣自主研發的碳捕捉技術落地實踐,開創新一波「碳經濟」的產業革命。

高效捕捉純化 碳排不再只是負擔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面對全球氣候挑戰與碳費壓力,碳排不再只是負擔,而是可以回收再循環利用的資源。臺日這次技術合作不只為驗證科研成果,更是實踐在地場域應用的關鍵一步,將有助今後國內企業建立具經濟效益的減碳轉型路徑,同時也是臺灣碳捕捉技術應用真正走入一般企業的重要時刻。

分工方面,工研院提供固態胺碳捕捉核心技術;三菱優化流程控制;竹南啤酒廠則提供廠內天然氣鍋爐排氣與捕碳技術概念驗證場地,共同驗證高效率碳捕捉與純化系統,同時評估在酒類製程相關環節,有無其他資源再利用的可能,以打造可複製、可循環利用的碳管理解方。

專利固態胺收放自如 節能又高效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本次驗證的技術核心是一種「收放自如」的專利固態胺材料,可從製程排氣中抓取二氧化碳,再透過約攝氏80度的低溫讓材料「吐」出二氧化碳以進行回收。

萬皓鵬舉例說,固態胺碳捕捉系統就像一塊會呼吸的海綿,節能高效又可反覆使用,這項模組化設計不但占地小更可依需求擴充,很適合應用到像啤酒廠這類期望落實「就地回收利用」的中小型工廠。如實證成功,可望推廣到更多製造業與電子業,讓我國碳管理拼圖更臻完整。

加快三菱整合研究 臺酒低碳轉型

三菱電機先端技術總合研究所副所長橋本博幸指出,今年6月工研院的碳捕捉測試系統已在兵庫縣尼崎市的先端技術總合研究所運作,這次協議擴大在臺酒竹南廠實證碳回收與純化技術,有利加速三菱碳回收與利用的研究腳步,成為實踐能源與減碳管理一站式整合解方的關鍵。

臺酒竹南啤酒廠廠長楊繼忠說,目前竹南廠透過導入綠能、汰換設備與節能等措施已投入減碳,同時並純化長期回收醱酵製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做為食品級二氧化碳使用。

這次合作,透過導入固態胺碳捕捉先導系統,驗證廠內天然氣鍋爐的碳排也可同樣回收、純化並應用,若驗證成果穩定,將逐步擴大至碳資源回收應用,以提升整體製程的碳效率與能源使用彈性,助力集團旗下各工廠低碳轉型的推進。

三方合作 經濟發展環境永續雙贏

工研院表示,此次三方合作正呼應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藍圖中「永續環境」的目標,持續以創新科技落實氣候行動與資源循環,協助產業在全球淨零趨勢下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雙贏。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