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探高齡宜居城市 為博覽會暖場
台灣已經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連帶使得推動城市因應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健康、福祉、照護、科技與生活等需求持續升高。打造一座讓長者能安心出門、自在生活、全齡共融並且具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已成為當前城市治理與社會永續發展重要課題。
為2025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暖身的高齡宜居城市論壇,前天14位來自中央、地方與產官學界研專家,分別從政策、創新、服務到產業,共探高齡宜居城市推動的方向與關鍵議題,博覽會總召沈榮津指出,這次論壇讓各界更清楚高齡宜居城市的規劃方向與政策思維,同時可以促進產業與城市對接,共同合作發展出貼近生活、可以真正落地的高齡健康創新服務。
智慧高齡服務 世代共融銀創智匯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在發表超高齡社會的智慧城市建設專題時指出,當前社會面臨扶老負擔上升、老老照顧與獨居長者增加等挑戰,政府將以民眾需求為核心,推動智慧醫療、高齡科技、在宅醫療,打造「用得起、用得到、用得安心」的智慧高齡服務。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倡議「銀創智匯」,他透過「新微笑曲線」理念,呼籲社會看見高齡族群的智慧價值,強調跨域整合與世代共融,讓高齡族群在參與創新過程中實現自我,也為台灣產業轉型,注入新動能。
以高齡者視角 重新規劃城市機能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白仁德針對近期非常受到關注的高齡駕駛問題,引用研究指出,高齡駕駛者在交通法規遵守、法規認知及駕駛風險等與年輕駕駛者相似,不過在無號誌路口的行車判斷上,確實存在差異;他強調城市規劃應提升交叉路口設計、道路管理與安全教育,打造真正包容且安全的高齡生活環境。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主持座談時也說,成功的城市發展可以使居民更長壽,城市的產生與規劃的起始點,雖然都不是為了高齡者,但隨城市發展與人口高齡化,城市卻不見得能隨之演化成適合高齡者居住的環境與空間。強調政府應以高齡者視角重新規劃城市機能,如此將有助全齡共享的宜居城市發展。
結合數位科技 精準設計未來城市
世衛組織在透過倡議高齡友善城市外,近年更主張長壽就緒(Longevity-Ready City)、緊密城市(Compact City),結合數位科技等即時數據,以精準設計城市的未來樣貌。陳亮恭以義大利米蘭與日本富山市為例,指出這些城市在面對高齡化趨勢衍生的城市規劃、公共交通與社區生活圈再設計的成功經驗。

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李碧慧、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桃園衛生局長賈蔚、台中衛生局長曾梓展、台大城鄉所教授林建元以及夏都地產總經理王德成,也從產官學三大面向提出高齡宜居城市的實踐經驗,包括友善與智慧高齡公共設施、高齡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以及高齡健康產業的發展與推動等。
高齡健康產業展 自在熟齡再青春
沈榮津指出,本次論壇為今年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揭開序幕,這屆博覽會以「再青春」為主題,共分六大展題與精彩活動,將從健康、食衣住行育樂、運動、財務安心,到城市規劃服務,全方位打造快樂長壽、自在熟齡的理想生活。8/8-1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將設置高齡宜居城市主題館,由六都與多個縣市共同展出,內容橫跨健康促進、智慧照護、在地創新與產業實踐,共同打造未來高齡生活的新樣貌。
延伸閱讀
- 打造高齡健康 工研院秀成功老化解方
- 高齡孤獨侵蝕語言力 讓失智加速敲門
- 臺日創新在宅醫療 共研智慧照護商機
- 接班傳承財富管理 超高齡社會必修課
- 50-74新睿世代 品牌不可忽視的主力
- 活用壯士代勞工 解超高齡社會缺工荒
- 博士名模系主任 亞洲黑珍珠王聖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