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黃金關鍵期 倒數5年衝刺達標

白宗城
白宗城,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經營管理MBA 碩士。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CPSM認證供應管理專家、美國PMI專案管理學會PMP認證專案管理師。現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顧問/前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研究團隊新竹企業經理協進會CPMAH供應鏈主委、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評委、清華企業家協會NTHU創業Garage企業導師。

--2025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解析報告重點

距離2030年倒數5年,聯合國在上週7/14日發布永續發展目標報告(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5)1,提出全球17項SDGs推展時所面臨的挑戰與進展現況。報告中提供整體評估與行動建議,本文理出該報告內容重點,同時分析未來5年全球與台灣可能面臨的挑戰與轉機。

整體進度 約僅1/3有望達標

根據今年聯合國2025年報告指出,自2015年SDGs上路以來,截至目前全球僅約35%的目標進展良好或穩定推動;47%目標進展緩慢或停滯,另有18%目標進度甚至出現落後倒退這些倒退多與地緣政治衝突、氣候災害、疫情後遺症與資金短缺等全球性風險交織有關。

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因此嚴正指出,當前全世界總進度遠遠落後,「我們正處於一場競速中,但是還未發動引擎」,呼籲各國加速永續行動,確保2030年能達標。

健康領域進展亮點 較具韌性

在SDGs的17項目標中,SDG 3健康領域是目前進展較正面的部分。報告顯示,全球孕產婦與兒童死亡率均持續下降中,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透過基礎醫療與疫苗的普及,已經顯著改善健康與存活機率。

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痛的防治成果也逐步擴大。然而,報告中也指出,全球各國在精神健康、疫後醫療資源均衡分配與全民健康覆蓋率(UHC)等方面,仍有進步空間,有待加強。

氣候與水資源糧食安全 惡化

氣候變遷造成的危機仍是當前全球永續發展最大的風險因子之一。這項報告特別提及,由於全世界正面臨冰川融化與極端氣候事件加劇的雙重衝擊,刻正威脅全球超過20億人口的糧食與水資源安全。

例如,南亞與中亞的高山地區農業區域,正面臨嚴重的水源枯竭風險;非洲部分國家則因乾旱頻繁、降雨不均,糧食危機加劇。SDG 13氣候行動、SDG 6潔淨水資源、SDG 2終結飢餓的進展明顯落後,顯示國際社會為轉型成低碳與氣候韌性經濟的步伐仍嫌不足。

資金缺口 永續轉型最大瓶頸

報告同時強調,目前每年落實SDGs所需的全球投資金額約為 5 兆美元,實際資金動員不足 1 兆美元,形成巨大資金缺口。今年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永續發展資金動員大會(Ff4D)就提出「塞維亞承諾」,歸納內容包括4大重點。

首先,提升各國公共財政占GDP比重的目標至15%。其次,推動課徵全球航空與數位交易稅,以籌措資金。第三,強化永續金融報告與企業責任揭露,減少資金流失與避稅行為。最後,改革全球多邊開發銀行(MDBs),提供更多優惠貸款給中低收入國家。 

永續發展北歐領先 亞洲殊異

根據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發表的202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芬蘭、瑞典與丹麥再度包辦前三。相對而言,亞洲國家表現分化顯著。其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高收入國家排名居中偏上。

東南亞、南亞國家,如印尼、印度、孟加拉等國進展受限教育、社福與氣候,呈現適應力不足的情況;台灣因非聯合國會員並未納入SDG Index,但學界與NGO建議政府應比照指標,持續推動台灣在地版的SDGs,如2019年發佈的台灣永續發展指標。

邁向  更包容公平永續的世界

距離2030僅剩5年,永續發展正進入最後的「黃金關鍵期」,這次2025年報告所提供的不只是數據警訊,更是行動指南。企業、政府與公民社會必須加快腳步,以系統性改革思維推動轉型。

在企業方面,應深化ESG策略,強化供應鏈的永續治理;政府則應以預算、稅制與法規整合資源,強化在地治理;社會大眾則可透過負責任的消費、公共參與等方式共同創造並迎來正向改變。2030年是否能真正實現一個更包容、公平與永續的世界,關鍵就掌握在當下的每項決策與具體行動。

--

1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port-2025,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 DESA.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