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電為強化電網系統韌性,多管齊下。例如以燈號呈現備轉容量的適足能力、強化系統頻率變動的因應力、努力規劃電壓調節控制力;同時,也增強監測虛擬慣量,避免發生如前陣子在西班牙發生大停電等電力事故。
調頻服務(AFC)始於民國2020年,也是國內儲能產業濫觴,最初由5家廠商得標,帶動後進者踴躍投入,如今d-Reg調頻儲能的建置量已達820MW, E-dReg二合一儲能也有645MW,合計超過1.5GW。
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表示,自電業法修正後,審查方式上的改變有利電力市場健全發展。他強調,電網韌性要仰賴科技儲能,儲能初期的角色是「救急」,隨著更多應用的多元展開,目前已實質進入深水區。
鄭智文指出,電力是經濟發展的血液,電力系統發、輸、配、用、儲5階段運作,確保資訊即時揭露至關重大,要達到低延遲、高聚合性與高可靠度,才能極大化創造電能、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的價值。
其中,儲能朝多元發展,更要藉由數據驅動。鄭智文補充並指出,電力交易平台要做到讓合格交易與市場參與者可經由掌握供需端的數據,來發揮多元能源資源與儲能的最高價值。
今年是表後儲能市場元年,鄭智文強調,「思考透過良好的機制,達到電力供需自然均衡,比補貼、增加投資更重要」。目前,許多企業尤其上市櫃公司,一致看好儲能產業未來性,所以紛紛成立儲能部門,如同幾年前大舉跨足綠能產業的翻版。
當中,具前瞻眼光的業者,會先參考日本的先驗經驗,把目標對準家用儲能市場。不過,鄭智文同時提醒,日本電價約台灣3倍高,這成為驅動儲能起飛的重要催化劑,加上當地太陽能系統普及率也高、FIT落日,才使更多企業及民眾願意投資儲能,自發自用。
問到綠電市場,目前國內只有CPPA零售而無批發市場,鄭智文對此表示,這樣的發展結果,很容易造成供需不均衡;更容易發生像國外批發市場出現的負電價現象,他認為國內電力市場交易型態應更開放,唯有多元發展才能做到可靠、經濟和永續。
延伸閱讀
- 備好能源護城河 成為表後儲能帶路人
- 有量創揚智電 國產儲能供應鏈金三角
- 儲能產業發展:台灣表後儲能元年
- 表後儲能新時代 產官研助攻兆元商機
- 泓德 X 台灣大創新價值 進軍表後儲能
- 林新寶接系統公會 期破新案開發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