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重構 算力應用成最大市場

數據調查示意。圖 / Getty image @ Unsplash

AI發展中心 五驅力擴大策略影響

COMPUTEX 2025使全球科技業界目光再次聚焦台灣,尤其,在Nvidia與相關大廠支持下,台灣正被定義為AI發展中心,AI科技發展驅動軟硬體、伺服器、高速通訊、專用晶片與記憶體解決方案的持續發展,未來由AI領軍的科技發展將再創高峰,其中,半導體產業將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資誠日前發布半導體產業趨勢報告,探索塑造半導體產業格局的趨勢與因素,剖析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結構重組下,由記憶體技術創新、汽車半導體崛起、供應鏈重整、專用晶片復甦以及AI應用加速這五大核心驅力,如何在這波結構變革中再定位,擴大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策略影響力。

半導體市場成長 遠高於全球GDP 

這項報告發現,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成長速度遠高於全球GDP。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7,190億美元,2030 年則上看突破 1 兆美元;AI應用快速擴展,使得各產業需高效半導體解決方案來支援密集運算,2024年起算力市場(Computing)超越通訊市場(Communications)成為半導體產業最大應用領域。

全球半導體市場到2030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將達9%;車用市場2024-2030年均複合成長率預計來到10%,為領域內成長最快領域。每輛車的半導體價值從2019年的420元成長到2023年的800美元,預計2030年達1,350美元。

技術應用並進 客製晶片市場復興

隨著生成式AI、電動車與軟體定義車輛(SDV)等應用快速普及,半導體產業正處於技術推進與應用擴展並進的轉型關鍵期。記憶體技術進入新階段,高頻寬記憶體(HBM)、3D DRAM 與先進封裝架構正重塑AI運算效率。

車用半導體因電動化與SDV架構轉型,推動 SiC(碳化矽)、GaN(氮化鎵)與高階車載 SoC 需求持續升溫。另一方面,為特定運算場景量身打造的專用晶片,在資料中心將更快速普及也將帶動客製化晶片市場的全面復興;AI將從模型規模擴張,邁向多元應用,對晶片架構與晶圓整合提出前所未見的挑戰與機會。

人性機器人 下波半導體應用熱點

AI與電動車熱潮漸趨成熟,機器人將成為下波推動半導體創新的應用熱點。真正能擴展應用場景與創造實質價值的可能不是追求「看起來像人」的仿生設計,而是能提供類似人類情緒互動的「人性機器人」,此類機器人系統強調語境理解、情緒回應與建立關係的能力,形態未必是機械軀體,也可以是虛擬對話角色或語音助理,核心在提供高品質的人機互動。不是追求更精緻的機械外殼,而是更聰明的演算力。

同時,未來真正支撐人性機器人發展的半導體技術,將集中在智慧決策與即時反應的核心演算元件。這項趨勢不僅挑戰晶片設計與封裝技術,也將重塑從雲端導向設備端的AI運算架構。將驅動客製化(ASIC)、神經網路處理器(NPU)與整合AI模型的高密度封裝如,SiP、SoIC等晶片架構,快速滲透機器人應用場景並為IC設計與封裝產業開啟新一波應用機會。

三方向 由製造導向轉為價值創造

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長盧志浩指出,台積電的成功經驗激勵產業進行新一波轉型。市場環境在價格競爭與差異化兩種策略並行下,企業想持續創造價值,關鍵在思維轉換,要從產品中心轉向客戶中心以打造客製化解方。盧志浩指出,三方向將助半導體業由製造導向轉向價值創造。

首先,客製化晶片服務已成企業轉型關鍵解方,企業應透過設計支援、封裝整合與資訊透明化服務,與客戶強化共創創造更大價值。其次,隨AI 技術深化與人機互動需求提升,人性機器人將成下波應用焦點。台灣在感測、封裝、記憶體整合等領域具優勢,可望切入未來場景掌握下波半導體需求。第三,在全球供應鏈去風險布局下,台商企業必須重新想定研發與製造的全球化策略,強化供應彈性與國際布局能力。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