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昨(24)日討論能源韌性,從新興與再生能源、智慧化電網、用能需求變革三階段,帶領產業掌握能源產業各階段的韌性商機。全球電網面臨再生能源併網與老化基礎設施更新的雙重壓力,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認為,電業宜積極加速輸配電網升級與數位轉型,這將帶動下一波新興配電網商機。
傳統電力維運 難滿足電力穩定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姚雨欣在智慧化電網的挑戰與商機專題演講時指出,隨著淨零排碳政策與電氣化需求帶動能源轉型趨勢,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各國主要政策,然而再生能源的變動性、間歇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維運模式難以滿足電力穩定需求。
同時,全球電網面臨再生能源併網與老化基礎設施更新的雙重壓力,電業應積極加速輸配電網升級。姚雨欣從經濟面向觀測,再生能源、分散式能源、儲能、電動車充電站等將從配電網連接,並隨電氣化趨勢持續成長,這些發展都會帶給配電網變革壓力但也蘊藏投資機會。
微電網價值再造 虛擬電廠再起
電力系統為確保供電安全穩定與電力市場改革,必須適時擷取數據藉以提供電業及時調度決策。目前,先進國家正進入下一代智慧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汰換週期,一方面藉以增強電力系統韌性,穩定電力系統供需,另一方面可提高消費者服務與衍生新興跨域服務以滿足數位轉型商機。此外,各國在配電網上的分散式能源大量建置,也帶動下一代的區域能源解決方案商機,如微電網價值再造、虛擬電廠再起。
電力產業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重電廠商、AMI廠商等受益於全球能源轉型和電網現代化需求,國內外訂單增長強勁。隨著能源轉型帶動全球市場需求,我國智慧電網產業正經歷重要拓展時期,現階段外銷訂單滿載,同時因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使得國內需求增加。除既有重電設備與傳統電表汰換更新,乘著這波電力系統轉型浪潮,更可主動跨出下一波新興配電網商機。
能源轉型 抓住市場衍生新商機
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曾台輔指出,在觀測能源轉型下用能需求變革衍生的新商機時,發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屬建築部門者約占37%,預估2022-2027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0.6%,且將帶動暖通空調、能源管理系統、高效馬達等相關設備成長。
面對全球極端氣候加劇以及國際淨零排放趨勢,能源效率與減碳成為實現能源轉型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下,產業需加速老舊設備汰換提高能效,整合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曾台輔認為,這不僅是達成淨零目標必走的路,也能為企業帶來新商機。抓住能源轉型帶來的市場機會,有助企業應對氣候變遷、能源價格波動和強化經濟韌性,進而將挑戰化為成長動能。
對抗氣候變遷 用能韌性需提升
氣候災害增加能源供給風險,例如惡劣氣候損壞海上與陸上能源生產設施以及能源基礎建設等,衝擊能源生產,迫使社會經濟以有限資源維持運作。另一方面全球暖化下高溫影響電力、工業與住商部門耗能設備運作效率並增加了供冷相關的能源消費,因此提升耗能設備用能效率,加強能源管理與電力調度為未來因應氣候變遷提升用能韌性的重要課題。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7%,除加強建築本體絕緣保溫,內如空調、照明與公用設備的用能效率提升也相當重要。依據IEK Consulting預估,全球淨零建築市場將從2022年的429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109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0.6%,並帶動暖通空調、能源管理系統、高效馬達等相關設備成長。
碳排趨嚴 用能變革需求埋商機
曾台輔認為,為因應都市人口快速成長、氣候變遷影響不斷增強,全球勢將實施更趨嚴格的碳排放法規。我國經濟以出口為導向,更需關注國際能源轉型議題與市場脈動。國際上除管理設備能源效率,同時鼓勵衍生創新服務與技術,以增加節能減碳誘因。例如:建築整合型太陽能(BIPV)、能管系統雲端應用與一站式服務、空調服務訂閱模式以及智慧馬達系統等,市場將在用能需求變革下,挹注新商業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