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昨(21)日登場,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金屬中心3大法人共展出9項最新機器人技術,其中,仿真協作機器人以AI辨識工件樣式配對組裝程序,組裝超過120種手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標誌AI人形機器人新里程碑,成為發展AI人形機器人重要關鍵模組。
AI機器人 升級轉型智慧製造
目前,這項技術已與手工具隱形冠軍英發企業合作,有效提高手工具組裝生產效率。本館將於8/21-24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1樓I608攤位展出。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根據Global Information的市調顯示,AI人工智慧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8年將以29.9%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至443億美元,商機可期。
為協助我國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低碳製造,技術司近4年透過科專研發機器人關鍵技術,將人工智慧結合機器人控制協作、模擬感知及整合多元加工製造經驗,協助台灣製造業升級轉型智慧製造。周崇斌說,AI人工智慧機器人除供製造業應用,未來更可廣泛用在服務業,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創新。

9項科專成果 4大技術新亮點
仿真手工具AI機器人 由工研院開發,利用AI演算法自動生成組裝程序,大小樣式不同的板手組裝模仿組裝技師動作,目前已可靈活組裝超過120種手工具,提高生產效率並節省50%治具成本。技術與手工具隱形冠軍英發合作以助攻臺灣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小型智慧銲接機器人 由金屬中心與德國首創,使用資深銲接師傅工藝與經驗為基礎,發展出具備雷射3D銲道辨識、AI生成銲點座標技術,可以即時擷取銲道3D形貌,處理平、横、立、仰等多種高難度銲道。
這項技術縮短大型結構銲接的國際規範認證時間,目前已以台灣造船場域驗證,系統可優化銲接工序,領先國際傳統自動化銲接,提高施工效率達90%以上。目前已應用在桃園機場第3航廈桁架結構工程並與國內達明機器人合作生產新一代銲接機器人。
新創赫侖HolonOS 以AI自動生成最佳工作路徑、具備即時補償變異功能,是款工業機器人智慧製造的核心軟體,也是工業5.0推手。全新PC控制介面操作簡易,能支援國內外各大廠牌機器人。
不僅解決製造業跨廠設備整合及製程工藝資料管理的困難,並能提高生產靈活度及效率,滿足少量多樣、彈性生產需求;新人訓練也能減少50%、企業專屬技術保存90%。由此技術,工研院已衍生出新創公司赫侖,同時技轉水五金、廚具、精品刀具、自行車、手工具、汽機車零件等產業,如櫻花、六協等;跨足半導體與航太產業。
EASY To Teach 由精密機械研發中心打造的MR機器人控制技術,可以輔助高效生產解決方案,協助業者解決跨廠牌、遠距並縮短與現實環境教導的差異性,做到虛實同步零誤差。透過擴增實境(AR)串聯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機械手臂,不需編寫程式。
可視化與即時回饋可以縮短教導訓練時間,減少操作錯誤與撞機風險,為企業面臨產品多工序需求提供靈活高效的機器人生產解決方案。未來,可用在創博、台達、UR等不同廠牌機械手臂,實現虛實整合控制的新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