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作業安全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透過安裝智慧化設備,可以預防事故發生、降低產線風險。其中,正本清源的做法是在產品與設備研發初期,就能導入安全性與防爆設計。
在技術司支持下,工研院日前與德國萊因TÜV公司共同舉辦ATEX/IECEx國際防爆技術研討,讓製造商在基本防爆概念下做研發以及升級自身產品,藉以獲得國際防爆證書,包含ATEX跟IECEx證書或評估報告,順利接軌國際。
ATEX認證為歐盟認定的防爆認證,歐盟為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規定只要在任何有潛在爆炸性的環境中,均須符合ATEX規定;IECEx則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國際性、全球通用的防爆認證標準。
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賴秋助表示,德國萊因TÜV為全球領先的檢測、核對和認證機構,這次與工研院合作討論國際防爆規範與標準,在石化現場透過結合多項防爆相關措施避免系統失效,提升我國石化工業安全。

賴秋助說,技術司補助工研院推動亞灣5G AIoT技術應用,聚焦高雄智慧石化管線監測工作,透過AI智慧精確偵測管線洩漏,並整合5G技術以實現高速數據傳輸提升監測效率時,德國萊因TÜV也協助確保所使用的感測器符合國際防爆要求。
德國萊因工業服務與安全部經理廖君曼表示,石化業者多設有不同等級的防爆專區以及應用各式防爆設施以避免意外發生,因此,用在易爆環境內的相關設備會使用有國際防爆認證的進口品。
為輔導我國設備廠商發展智慧石化應用所需的感測器與設備,德國萊因臺灣分公司在2022年底已取得IECEx ExTL防爆實驗室資格,可以在臺灣推行多種國際防爆,提供ATEX、IECEx、多國防爆轉證服務,協助廠商順利取得海外認證。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4大應用領域研發方向,其中,韌性社會領域聚焦於面對危機時快速應變並降低損失。
本次研討會帶出以科技因應風險化危機為轉機的概念,製造商如何在高標準下進一步確保產品設備安全並符合國內與國際對產品法規的要求,避免工安事故發生,是活動聚焦討論重點。
延伸閱讀